1 / 3
文档名称: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政治经济政策探索.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政治经济政策探索.doc

上传人:蓝天 2021/7/20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政治经济政策探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影响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政治经济政策探索
摘要:大学牛就业观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成不变的,它的形成、变化、发展是•个动态的、 复杂的过程。其受到主体、家庭、学校、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制约。在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观演 变的诸多因素中,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乂至关重要。因而本文拟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 观演变的政治经济因素,作一些宏观的梳理和初步思考。
一、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各种就业观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方式及观念的变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统包统分、供需见面、双 向选择”或“服从分配、走向开放、自主择业”。
1、 计划分配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的大学生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一时期,国家采用统包统分的 政策分配人才,大学生按照国家政策,一般说来需要返回户籍所在地工作,所以很少有自主选择的就业观 念。毕业后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去工作的直接分配方式,让他们基木上也不用担心就业 问题。服从分配的就业观点和统分统包的就业政策,决定了这个时期大学生的就业观普遍有:择业倾向上 不主动,择业标准上偏政治化,择业意向上重政工而轻农商的特点。政策引导下的这种“等、靠、要”的 想法,与后来市场导向下的自主择业观截然不同。
2、 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过渡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我国经济政策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政 策也发生了转折,我国对大学生的就业制度开始分步骤、分层次地逐步由“统分统包”向“双向选择”改 革。具体来说,1983年-1993年这一阶段,国家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山东海洋学院等院校 作为试点,在调配工作中进行了 “供需见面”相互选择的就业办法。至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颁布,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制度,标志着竞争开始引入大学 生就业,实现了由“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向“自主择业”的过渡。
竞争机制被引入高校后毕业生就业方向开始趋向市场化。这十余年大学生的择业标准较之社会、政治 地位,经济地位成为了首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择业倾向上走向多样、主动;择业 标准上走向经济化;择业意向上偏重经济收入高的职业。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就业时开始主动追求个人利益, 为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由择业做下了铺垫。
3、 双向选择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阶段,国家不再负责安排大学生 的具体就业岗位,而是引导大学生投身到就业市场进行自主择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的关系 基木确立。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认为“待遇决定职业选择”,更加注重职业收入,工作对生活的改善。在
择业标准方面,行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垂视;在择业意向上工商并垂,往日不被看好的服务业等第二产业 成为新的就业热点;在就业认识上,意识到“创业也是就业”,勇丁创业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这一阶段大 学生自主择业就业观日渐成熟,标志着我国健康完善的大学生就业观步入了正轨。
二、 现阶段政治经济政策对大学生就业观发展的制约
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经济体制、大学生户籍和就业 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等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