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阆中观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阆中观后感.doc

上传人:raojun00002 2021/7/20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阆中观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阆中观后感

篇一: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有感
参评单位:荷花街道金沙路小学
作品类型:读书心得
作者姓名:李禅
作品主题: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有感
联系电话:**********
参评时间: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有感
翻开本书的“序”,我被“局长仍是一书生”朱永兴先生的给予的评价镇住了。这位让人敬佩的局长就是----汤勇。他认为,其他人可以不读书、不写作,校长、教师不能不写作;其他人可以不读书、不写作,教育局长不能不读书、不能不写作。《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是他的第七本书。
读到汤局长写到“自序”处,什么是幸福时,我更加坚定了从教的决心,也从更多层面、深刻的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看待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正如局长所说的那样: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幸福是一种内心选择;幸福是一种不懈追求;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幸福是一种高远境界。我更赞同的一句话便是-----一个人可以不优秀,也可以不卓越,但不能不幸福。是呀!当一个人拥有了幸福,我想他就会有开朗、豁达的坦荡胸怀,就拥有了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就囊括了珍惜生命、善待自己的人生态度,当他有了直面挫折的信念,自然就有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豪迈和勇气。
第一讲的主标题是“把自己变成珍珠”。单看标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蜕变的过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我们也知道珍珠是怎样来的?当蚌在海床进食中,贝壳张开,受到外来物沙粒,寄生虫等异物偶尔
掉进去,外套膜受到刺激,它就会分泌出珍珠质,把掉进去的异物层层裹住,使其圆滑,逐渐形成珍珠囊-光亮润泽的外层。我想:要让初出茅庐的自己不断的成为一个优秀、卓越的教育者,一定少不了磨练、少不了学****第一个小标题说“有学历,不一定有实力”这个往往是对刚任教不久的青年老师而言的。在一个学校里,有从教二三十年的经验型教师。可能这一部分老师,你觉得有许多观念与你不一致,但每每到期中期末测试结果出来后,学生的成绩就是比别的青年老师带班的成绩要稍胜一筹。我想:这就证实了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在某些时候比学历更重要。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真正想要成功,就不要时时刻刻想要战胜别人,而应该想办法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超越自我。要达到这一切就必须活到老学到老。
读到第五个小标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深有感触。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
二、 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 必须充分信任每一位孩子。
四、 必须充分尊重学生。
五、 必须用心赏识学生。
六、 必须严格要求每个孩子。
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说起哪个孩子的调皮,哪个孩子的聪明,有的老师模仿起班上的孩子,那
一举手,一投足,像极了。没有对孩子的了解和爱,又岂能做到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严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
有人说:“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从不对学生发火,从不惩罚一个学生,从没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这便是伟大的师爱。
”我倒认为一味地赏识学生,廉价地表扬学生,而在教育中没有了批评甚至惩罚,这不是真正的师爱,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成才”的教育,而不是哄小孩高兴的保姆式打工。因此我认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使学生人格完善也就应该是师爱的基点和终点。这样看来,师爱与责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
自然,处罚必须是恰当的,必须是从师爱出发的。当然,教师发火,处罚学生也会伤害师生感情,教师应该慎用,但出于教育之目的,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必须处罚时,教师应“执之以正”,而不能以伤感情为借口放弃“处罚”这一教育手段,因为我们承担着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教育责任。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