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13细胞分裂与细胞分裂.ppt

格式:ppt   大小:2,279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3细胞分裂与细胞分裂.ppt

上传人:916581885 2021/7/20 文件大小:2.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3细胞分裂与细胞分裂.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3细胞分裂与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是细胞增殖的特殊方式 无丝分裂(amitosis)常见于低等动物。在动物上皮、结缔组织和肌细胞、骨细胞中也发现有。
细胞分裂 (Cell Divsion) 无丝分裂
简要过程:核增大DNA复制,进入分裂后,染色质不凝集,核保持完整、拉长呈哑铃状,肌动蛋白丝组成的无丝分裂装置将核断开形成2个核,胞质也环状缢缩,形成两个子细胞。
不利于倍增的遗传物质等分给细胞
2
有丝分裂(mitosis) 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细胞分裂 (Cell Divsion) 有丝分裂
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器(包括中心体和各种纺锤体微管形成的纺锤体),将复制的遗传物质精确地分到两个子细胞,并伴随胞质分裂。这个过程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事件:
核膜的崩解和重建;
染色质凝聚形成染色体、染色质的重新形成;
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运动;
细胞质的分裂
3
前期 (prophase) 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核膜破裂、核仁缩小解体,分裂极确定、纺锤体形成
细胞分裂 (Cell Divsion) 有丝分裂 前期
染色质螺旋化并发生凝集 是进入前期的标志。
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由着丝粒相连,着丝粒两外侧有动粒,是微管的附着部位。
4
细胞分裂 (Cell Divsion) 有丝分裂 前期
核仁中的DNA缩回各自所属的染色体, rRNA合成停止,核仁中的蛋白质和RNA分散在胞质,核仁逐渐解体消失。
核膜下的核纤层蛋白磷酸化→核纤层解体→核纤层蛋白A、B、C →核膜小泡-核纤层B,分散到胞质中。
5
两个中心体(centrosomes),继续移向两极。
细胞分裂 (Cell Divsion) 有丝分裂 前期
每一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centrioles)
中心体是微管的组织中心之一,能发出大量微管,这些微管与中心体一起被称为星体 (aster)
马达蛋白以星体微管作为轨道,利用ATP水解能沿微管移动,由此牵引两个子中心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6
纺锤体 (spindle) 出现于前期末,由星体微管、动粒微管、和重叠排列的极间微管组成。
细胞分裂 (Cell Divsion) 有丝分裂 前期
极间微管
动粒微管
星体微管
染色体
中心粒
前期末,染色体凝集程度增高,在动粒微管牵拉下,染色体逐渐移向赤道面,即染色体列队。
7
中期 (metaphase) 的主要标志是染色体高度凝缩,并非随机排列在赤道面上。从侧面看,染色体排列成线状;从极面看,染色体排列成菊花状
细胞分裂 (Cell Divsion) 有丝分裂 中期
每个动粒可结合数十根微管
纺锤体处于动力平衡状态
染色体两个动粒的微管长度相等
纺锤体赤道面直径变小,两极距离增长
染色体最大程度凝集,使姐妹染色单体易于分离
8
后期(anaphase) 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向细胞两级迁移。
细胞分裂 (Cell Divsion) 有丝分裂 后期
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分离成两条染色单体,分别被动粒微管拉向两极。
后期A,动粒微管不断缩短,带动染色体向两极。
染色体两臂的移动常滞后于动粒,因此常可见形态上V形、J形或棒形的染色体
后期B,极间微管增长、彼此滑动,星体微管向外的作用力,均使两极进一步分开
染色单体的向两极的运动还与马达蛋白的作用有关
9
末期 (telophase) 子代细胞核形成与胞质分裂。
细胞分裂 (Cell Divsion) 有丝分裂 末期
染色体簇集在纺锤体两极;组蛋白H1去磷酸化,染色体开始解旋;
RNA合成恢复,核仁重新形成
两个子代核形成
分散的核膜小泡向染色体表面聚集、融合,在每条染色体周围形成双层核膜,
核孔重新组装
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重新形成核纤层,并连接于核膜上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重新形成,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