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词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对比、对偶、双关、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抒情类
描写类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借古讽今
象征
用典
烘托(衬托)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远近、高低结合
点面结合
对比
联想和想像
渲染
抑扬结合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篇章结构:
卒章显志
首尾呼应
总分结合
照应
视、嗅觉、听觉等结合
形、声、色结合
1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心境。
3
寓情于景: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里面的。侧重于寓字上。没有刻意的“借”意,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情感。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借景抒情:侧重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作者情感在流露。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如松、竹、梅、菊、柳等 。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属于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的“志”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5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抒情方式。
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练,又丰富诗歌内容,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及文化底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和仰慕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借刘义隆的失败教训批评南宋当政者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6
9.借古讽今 :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为深刻的体察,而他们大多数又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时。生活在那个时期,心中积郁不满,但又不可明说,特别是揭露时弊、指斥朝政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