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考古、盗墓和风水_图文.doc

格式:doc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考古、盗墓和风水_图文.doc

上传人:825790901 2016/6/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考古、盗墓和风水_图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考古、盗墓和风水——我的自供状哈! valley 真厉害,我老头子怕什么他就说什么!说的我老头子两腿发软,惶惶不可终日。照正常的戏路, 我现在应该拈须微笑, 两眼朝天, 作深沉状,“一分神秘,十分财利;十分神秘,百分财利”嘛!可是我老头子没有料呀,这个架势端不起来呀,为了不被目光如炬的法眼高人洞穿我在风水上不学无术的真面目,我先此向各位提交一份书面口供,以立此存照,以后我若得意忘形,请拿出这盆冷水来泼我。我,一个退休的老头,属于混吃等死的那类人。儿时在北京城胡同里混大,因为跟一帮子八旗闲人作过邻居,而这帮遗老遗少手里多少都有一些个古董古书什么的,所以耳濡目染,酷爱文物鉴定和版本考订,因而学了考古。但在这个圈子里混了大半辈子,也没混出个人样儿来,写的几部书,我看将来也是给人垫桌脚、引灶膛的废料。到了黄土埋半截儿的时候,正好赶上邓公主政,国势日盛,老家广东也富得流油,我是贪慕烈火烹油、鲜花簇锦的,所以瞅了个机会溜回老家,没什么事儿就在家里呆着,再不然就上海南岛去猫着,有事儿找我,我就北上看看,能出多大力出多大力。一句话,准备把丧葬费就交给广州的火葬场了。我懂不懂风水呢? valley 说我懂,可是天地良心,我老头子真不懂!不信?我说说看,您自个儿评评。搞考古, 在中国搞考古, 您想不接触那些东西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毕竟是 194 9 年后才接受大学教育的一代人,您说要把这些个东西当回事儿,那也是不可能的。年轻时看这些就一个心思,把它当文献看,想不看?不行!这是大学里留的作业! 真的接触到类似风水学的东西,还是毕业后做田野考古时的事儿。不知各位有没有耳闻,其实在民国时代现代考古学逐渐引进中国时,就发生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既不是中国旧有的类似考古的金石考据学术和现代考古学冲突的问题,也不是现代考古学的理念、工作方法怎么和文献考据金石之学相结合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上的问题: 中国历史悠久, 幅员辽阔, 地下历史遗藏丰富。但另一个问题是文化摧残的次数也极多,遗留至今的史料很多是断简残篇,无以为据;又或者是道听途说,不足为据。而且中国有一个不好的传统,改朝换代之际往往喜欢焚烧前代遗迹,不论是出于克制前朝王气的心理也罢,出于新朝新气象的需要也罢,反正是一把火给你烧了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再加上灾害频仍,水泡土掩,因此中国的地面历史遗迹,除去宗教、祭祀性质的建筑保存相对比较完好、建筑基址相对比较固定以外, 其他的人类活动遗迹, 大多在地下,地面上延续几百年的人类世俗社会活动遗迹是不多的,千年以上更不用说了。基于上述情况,那么要确定一个历史遗迹的地点,往往很困难,借助于地望学考据研究吗?是有助于缩小范围,但也无法唯一确定!比如当年考究商代初期的王都遗址时,用地望学考证就提出过影响程度大小不同的十一种假说,但同期的商代王都只有一个呀!现在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郑州商城,年代学标尺在公元前17 世纪左右, 是我国当时发现的最早的具有一定规划布局的都城遗址, 并且拥有完整的防御体系! 但当时有十一种假说! 搞得人云山雾罩、一头雾水, 做实践工作的人跑断了腿还不一定对!而且地望考据就算只提出一种假说,它往往只能提供一个面,对于城市遗址这样大规模的遗址可能没什么,多测几个点或许能找着, 但墓葬呢?村落呢?小规模遗址就不能靠这种方法一锤定音了。在国民政府时代,中央研究院考古所李济他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定点办法,一套搬不到台面上的办法,没有形成制度的办法,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但有时很有效的办法。李济他们处于乱世,囿于局势和经费,这个办法也只能是起个头, 并没有一定的模式; 后来 1949 年后, 国势大定, 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和各大学考古系就把这种办法形成一套隐性的固定制度,用以辅助工作了。那么, 怎么定点?用什么办法定点?等老头子先撒泡尿咱再接着说……中央研究院考古所李济他们想出来的辅助办法是什么呢?当然, 主要办法还是: 第一、文献资料搜集。第二、田野调查和民情访查。第三、地望考据。这三步是必须做的,不这样做就会摸错路,这样做了就算摸错路也错不到哪儿去!这或许可以比作你们风水学里的“寻龙”。如果前三步足以确定位置,那就发掘试试看, 实在不行的话——第四、找盗墓贼! 这就好比你们风水学里的“点穴”了,哈哈……哈哈!说了半天跟一帮鬼鬼祟祟、上不得台面的人拉扯上了。不过没关系,盗墓贼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可以称为考古学先驱,中国的传统考据学术就是建构在以盗墓贼为基础、以学者为上层建筑这种组合之上的。比如,著名的《汲冢竹书》也就是《古本竹书纪年》不就是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盗墓贼不准在盗挖战国魏安厘王墓时发现的吗? 到底怎么档子事儿?听我慢慢说来。李济他们这一代的考古人在早期作田野考古时,总是发现有一帮子人鬼鬼祟祟地跟在他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