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经络学说
十一病区
1
可编辑课件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四节 经别、别络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第五节 生理功能和应用
主要内容
2
可编辑课件
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述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可编辑课件
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
经脉
络脉
络脉
络脉
络脉
4
可编辑课件
(一)经络学说的日趋成熟
形成: 1. 刺灸疗法的发明→2. 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3. 练功过程的体悟→4. 循经症候群的观察→5. 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6. 古代解剖学知识的运用→7. 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指导→
《黄帝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
发展:《难经》— 首创“奇经八脉”一词
《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是对经络理论的灵活运用。
……
总结: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唐•孙思邈绘制《明堂三人图》
—最早的彩绘经络腧穴图。
……
5
可编辑课件
(二)经络学说的具体内容
6
可编辑课件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7
可编辑课件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
2 内为阴,外为阳;
3 脏为阴,腑为阳。
8
可编辑课件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走向规律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交接规律
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中焦受气取汁,上注于肺,自手太阴肺开始,
依次相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入手太阴肺经,
首尾、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9
可编辑课件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特:在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
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
10
可编辑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