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变形监测论文初稿-王建国.doc

格式:doc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变形监测论文初稿-王建国.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6/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变形监测论文初稿-王建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技术设计------ 王建国 2003 年湖北毕业实****期间完成 ,是清江梯级开发的龙头枢纽. ×10 9m 3,系多年调节水库,正常蓄水位400m, × 10 9m 3,装机容量 1600MW, 是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其他的水利枢纽,为一等大(1) 型水利水电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一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 :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河岸式溢洪道,右岸地下室式电站以及放空洞.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高 233m, 409m, 坝轴线长 660m, 大坝填筑方量约为 ×10 7m 3. 河岸式溢洪道布置在左岸, 由引水渠、控制段、泄漕段和下游防冲段组成, 开挖方量约为 ×10 6m 3. 导流洞出口高边坡开挖,正面边坡有 9 个开挖马道, 马道高程从 365 米到 米,开挖高度为 160 多米,侧面边坡有 8个开挖马道,马道高程从 350 米,开挖高度为 150 ,侧面边坡上方是 1#公路, 3#公路, 5#公路和 7#公路,各自延长段分别通往导流洞出口. ,平面控制网的起算数据为 SBY02 ,SBY05 ,SBY09 ,垂直位移监测的起算数据为 SBY01 ,SBY05. 因此变形监测利用的基准和系统为: (1).1954 年北京平面坐标系(2).高斯-克吕格投影 3°带(3).中央子午线 111 ° (4).1956 年吴淞高程系 3建筑物变形观测与动态位移监测 变形概述建筑物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基础的地质结构不均匀,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土基的塑性变形,地下水位的变化,大气温度的变化,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如风力,震动等)的作用,会导致工程建筑物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扰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工程建筑物的变形,按其类型可以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静态变形通常是指变形观测的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形值,也就是说,它只是时间的函数;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影响下而产生的变形,故它是以外力为函数来表示的动态系统对于时间的变化,:长周期变形(建筑物自重引起的沉降和变形) ,短周期变形(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按研究的范围可以分为:全局性变形,区域性变形, 局域性变形。按成因可以分为:人工干预变形,自然原因变形,综合原因变形。 . ,是用测量仪器或者专用仪器测定建筑物及地基建筑物在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变形的工作. 通过变形观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质量和使用安全;更好的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某种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性能做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变形观测属于安全监测。变形观测有内部观测和外部观测两方面。内部观测内容由建(构)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征及其速度的测定等, 一般不由测量工作者完成。内部观测与外部观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同时进行,以便互相验证和补充。外部观测的内容主要有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 也称垂直位移). 沉降观测就是测定建筑物上所设观测点( 沉降点) 与基准点( 水准点) . 水平位移观测它是指建筑物在水平面内的变形, 其表现形式为在不同时期平面坐标或距离的变化. 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是测定建筑物在平面位置上随时间变化的移动量. 测定水平位移的方法很多, 有常规的地面控制测量方法, 如导线, 前方交会法等; 也有各专用方法,如基准线法,正、倒垂线法等倾斜位移观测它是指建筑物因为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建筑物倾斜位移分为两类: 一类表现为以不均匀的水平位移为主; 另一类则表现为以不均匀的沉降为主. 倾斜观测是用经纬仪, 水准仪或其他专用仪器测量建筑物的倾斜随时间变化的工作. 对于上述两种倾斜一般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 前者可采用先测出水平位移然后计算倾斜的方法, 即所谓的“直接法”; 后者可通过测量建筑物基础相对沉降的方法进行测定, 即先测出沉降后计算倾斜的方法, 也就是所谓的“间接法”.裂缝观测它是指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温度的变化和外界各种荷载的作用,使得建筑物内部的应力大大超过了允许的限度,使得建筑物的结构产生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