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教育论文 可编辑复制.doc

格式:doc   大小:88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教育论文 可编辑复制.doc

上传人:蓝天 2021/7/23 文件大小: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教育论文 可编辑复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引言
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 构,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主体作用的新型教 学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 改革。之所以要把教学结构作为教改的主要目标,是因为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 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 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教与学的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所以教学结构是很重要的,它是教育思想、 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结构的改变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 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深刻变革。所以它比教学手段、教方法的 改革意义要重大得多,当然也困难得多。
二、两类现行的不同教学结构
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结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教学结构,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九十年代以前的教学结构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
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
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 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 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 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 材的成长(按这种结构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应用型人材而非创造型人材)。
事实上,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通过中美两国学生不同特点的对比,看到了这 个严酷的事实。例如,他们指出,美国学生在上课时可以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课, 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不同的观点;而在我们国家,除非老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容许 学生这样做的,学生也决不敢这样做。其结果是使中国的大学生与研究生和美国 的同类学生相比,从总体上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明显不如对方。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系胡卫平博士于2001年对中英两国青少年七个方面的创造能力进行抽样调 查和比较,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1]:在七个方面的创造能力中,除了问题解决 能力一项以外,其它六项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技 术开发能力、产品改进能力和应用能力)中国学生都不如英国学生。江泽民同志 在98年2月14日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而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未来 21世纪的需要一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所造 成的严重后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则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 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
教材不是学生的主要学****内容,通过自主学****学生主要从其它途径(例 如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获取大量知识。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 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还能按超文 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 ±按这种 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 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 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而“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正是建构主义学****理论所要 求的学****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2],可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 普及,实际上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这就不难理解, 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为什么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建构主义学****理论会 在西方迅速流行。
建构主义学****理论和学****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