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黄市长中澳职教国际论坛演讲.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市长中澳职教国际论坛演讲.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2/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市长中澳职教国际论坛演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在“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
(2005年 11月10日)
尊敬的成思危副委员长,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全国职业教育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有识之士和诸位国际知名教育家、职业教育家,荟聚重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交流新经验,探索新办法,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古至今,人们就向往和追求小康、大同的和谐社会,把“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境界和终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财富的极大富足,需要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
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发展职业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三大要素和三大支撑。这三大要素和三大支撑的基石,是教育事业,是教育事业的极大发展。而在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
职业教育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与就业结合最为紧密。职业教育一方面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在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者的专门技能,培养劳动者就业和创业的能力。这两方面的培养,大大地提高全社会的人力素质,将我们庞大的人口压力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促进全社会成员人尽其才,才尽所用,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第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央提出,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要鼓励技术革新的发明创造,要培养大量的高技能、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培养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和亿万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不高,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制约着先进装备设备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和十分紧迫的任务。
第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市就业。对进入城市的这一大批新分子、新人口,亟需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具有起码的技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目前,城市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涉及城市和农村统筹发展、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进城民工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一个根本性的举措。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需要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村。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基点和前提。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需要我们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当前特别需要大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而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途径。当前,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水平,
推广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使农村社会步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安定和谐的轨道。
第四,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人口众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都十分严峻。一方面,大量城镇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大量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就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