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 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
.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
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一一静、快一-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
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 1N。
.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 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 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
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
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 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 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
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 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
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 ⑥记(+单位)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其中g= 。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
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一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
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摩擦力⑴:
阻碍相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