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苏教版
【导语】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搜集的《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苏教版》,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变阻器】
1、定义:
滑动变阻器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元件,它可以通过移动滑片的位置来改变自身的电阻,从而起到控制电路的作用。
在电路分析中,滑动变阻器既可以作为一个定值电阻,也可以作为一个变值电阻。
2、构造:
滑动变阻器的构成一般包括接线柱、滑片、电阻丝、金属杆和瓷筒等五部分。
3、符号:常用Rx表示
4、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以逐渐改变电阻。
5、作用:改变电流、调节电压和保护用电器。
6、使用方法:滑动变阻器一般串联在电路中。连接时应“一上一下”的把接线柱接人电路中。连接电路时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阻值处。
7、铭牌: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能够了解它的阻值和允许通过的电流。例如铭牌上标有“”的字样,说明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20Ω,。
8、优缺点:
优点:能连续地改变接人电路的电阻值;
缺点:不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大小。
【两种电荷】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
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3、导体和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