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实验三
骨骼肌收缩特性和收缩形式的观测
2
学录方法
观察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
的关系
观察骨骼肌单收缩、收缩的总和及强直收
缩现象
肌肉、神经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其兴奋性较大,且不同组织、细胞的兴奋表现亦不相同,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刺激要使可兴奋组织发生兴奋,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即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必须达到一定的值。通过固定后两个条件,改变刺激强度,记录和测量肌肉的收缩张力,使肌肉组织刚好能发生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阈刺激的强度称为阈强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的收缩张力也相应增大,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能引起组织产生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最大刺激,其强度称为最适刺激强度。
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在受到一次阈或阈上的刺激时,先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收缩,后者称为单收缩。单收缩全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收缩期持续时间较舒张期短。如果给肌肉以连续的脉冲刺激,则肌肉的收缩形式将随刺激的频率高低而不同。当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时程,因每一个新的刺激到来时,由前一次刺激引起的单收缩过程已经结束,于是每次刺激都引起一次独立的单收缩。当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即收缩的总和;如果第二个刺激在第一个收缩反应的不应期内,则第二个刺激不产生收缩反应。
当刺激频率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后来的刺激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结束前就出现,于是肌肉在未完全舒张(自身尚处于一定程度的缩短或张力存在)的基础上便进行新的收缩,这就发生了收缩过程的复合,这样连续进行下去,肌肉就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其特点是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在描记曲线上形成锯齿形;如果刺激频率继续增加,肌肉就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结束前或在收缩期的顶点开始新的收缩,于是各次收缩的张力或长度变化就可以融合而叠加起来,使描记曲线上的锯齿形消失,这就是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动物:牛蛙
实验器材:牛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肌槽,培养皿,滴管,任氏液,棉线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以阈上刺激给予坐骨神经单刺激、双刺激及连续单刺激,观察单收缩的时程、总和过程及强制收缩产生的过程
使用张力传感器连接标本和生理信息采集系统
打开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连接张力传感器与刺激输出。将标本的股骨头固定在肌槽的固定孔或夹缝内,腓肠肌肌腱上的扎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相连,坐骨神经搭在肌槽内的两个金属电极上,电极接头与刺激输出线接通。调节扎线松紧度,使肌肉自然拉平(保证肌肉一旦收缩,即可牵动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
开通与张力传感器相连的通道,选择张力信号输入,然后启动波形显示图标,此时显示通道中出现扫描线。调节刺激装置的设置,将延时、波宽及刺激强度调至适当大小,选择好刺激方式。启动刺激图标,调节扫描基线接近刺激标记线后即可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