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白族孝文化与汉族孝文化的比较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白族孝文化与汉族孝文化的比较分析.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7/26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白族孝文化与汉族孝文化的比较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白族孝文化与汉族孝文化的比较分析
  【摘要】白族的孝文化和汉族的孝文化,在浩瀚的历史传统孝文化的长卷中,是十分灿烂且重要的一页。白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孝悌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中,为祖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春秋到明清乃至当代,孝悌文化一直是作文汉文化的重心,随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孝文化也在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本文针对大理地区白族孝文化与汉族孝文化的背景及汉文化对白族文化的渗透等相关方面进行论述,对当代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白族 汉族 孝文化
  一、白族孝文化浅析
  (一)白族孝文化历史背景及渊源
   白族孝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变革中慢慢发展起来的。从白族不少的风俗****惯、神话传、节日说和日常的行为上就可以观察到有关孝文化的点点滴滴。白族和汉族一样,孝道是道德规范中所不可缺少的,只不过由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的历史发展不同,所展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总之,白族的孝文化是我们中华孝文化的重要的组成成分。
  (二)白族祝寿、恪守孝道
   所谓祝寿,本身就是一种孝文化的展现。白族最重视的祝寿为六十花甲的大寿。有钱的人家会准备很多白族特色小吃,如:乳扇、米圈、豆干等,也会有条幅、刺绣,热闹非凡。七十、八十的寿诞一般是不去操办的,因为白族本地人认为这个年龄以后会有病灾,这是不祥的。生日前夕,堂中要点燃特制的大红蜡烛,前来拜贺的人要对寿者磕头拜礼。寿者儿孙叩首回礼。生日当天,照例叩首,然后夜宴欢飨,菜食一般为“八大碗”、“四盘五碟”,家中富足者,会请滇戏班子,演唱祝寿节目等。从古至今,白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三)白族丧葬****俗与孝文化
   白族丧葬****俗繁琐复杂,正所谓:人死为大。礼仪不能失,否则会被视为“不孝”,一生无法抬头做人,为人所耻。白族十分敬重母亲,认为“葬父容易葬母难”,所以对母亲的葬礼最为隆重。如果父亲逝世,不孝子只会受到家族的束缚;而如果母亲亡故,不孝子不仅会受到社会的谴责,更会受到舅舅家的“问罪”,所以是不能“越礼”的。总之,从丧葬****俗上我们可以看出,白族对于丧葬****俗中的孝文化是十分敬重的。
  二、汉族孝文化浅析
  (一)汉族孝文化历史背景及渊源
   汉族,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拥有着无比灿烂的民族文化,从商周到民国乃至现代,纵横几千年,孕育了悠久的华夏文明。汉族文化的历史及发展源远流长,而汉族的孝文化在整个汉族文化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汉族文化的对人们德行的规范上是首要的。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孝经》上大致把孝分为五个方面,即:帝王之孝、诸侯之小、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庶人之孝。总之,孝文化对于汉族来说是子女对于父母长辈所必须去恪守的德行之道,在社会主义下,我们更应该继承发扬。
  (二)汉族祝寿、恪守孝道
   祝寿礼盛于唐代以后,为庆祝长辈生日而举行的礼仪。普遍为六十之后,逢十年为大寿,如:六十、七十、八十等。是汉族孝敬父母的主要方式之一,古代一般称寿礼为“寿筵”,宴中,一般要吃“长寿面”、挂寿联、送寿桃象征希望长辈益寿延年,此类寿筵一般由晚辈发起。
   古时,寿筵前夕,需提前下帖宴请宾客好友,次日前来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