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13 地球基本知识构造.ppt

格式:ppt   大小:203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3 地球基本知识构造.ppt

上传人:JZZQ12 2021/7/26 文件大小:2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3 地球基本知识构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节  地球的物理特征和圈层构造
地球的物理特征
地球的圈层分化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的外部构造
1
地球的圈层分化
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其中主要由碳、氧、镁、硅、铁、镍等元素组成的,各种物质并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地球圈层分化的主要原因: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放射性元素的辐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逐渐升高,因而物质具有可塑性,加以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
2
地球圈层的形成过程(1)
地核的形成:原始地球的铁元素因为温度超过了它的熔点而以液态出现。液体铁由于密度大而流入地心,首先形成地核。
重物质向地心集中的同时发生压缩,压缩功转变为能量又使地球局部增温和熔化,与此同时伴随着物质的对流发生大规模的化学分离,最终地球内部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
在分化的过程中,地球内部的气体经过“脱气”形成了大气圈。地球原始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组成。
3
地球圈层的形成过程(2)
水圈的形成:地球上的水主要从大气中分化出来的。早期的大气含有大量水汽,由于温度的逐渐降低以及大气中含有大量的尘埃颗粒,一部分水汽凝结成液态水降落在地球表面,汇集在洼地中,形成了原始水圈。彗星的冰物质也是水的来源之一。
生物圈的形成:在原始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存在着碳氢化合物。原始生物出现后,逐渐扩展到海洋、陆地和低层大气中,形成生物圈。
4
地球的内部构造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将地球固体固体地表以内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5
地壳
定义:地壳是指地表至莫霍洛维奇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岩石圈的一部分。
莫霍洛维奇面:地壳下部,地震波的传播发生突变,说明那里存在着一个界面。南斯拉夫的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了这个分界面。
地壳的组成: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6
地幔
定义:莫霍洛维奇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
地幔的组成:分上下两层。
上地幔深度35—1000公里,主要由橄榄岩质的超基性岩石组成。这层岩石比较软,为岩浆的源地,也称为软流圈。
下地幔深度1000-2900km,可能比上地幔含有更多的铁。
7
地核
定义:2900km以下至地心为地核。
地核的组成:
外地核:地表以下2900—4980公里,据推测可能是液体。
过渡带:4980—5120公里深处,是内外两层的过渡带。
内地核:由5120公里直到地心,可能是固体。
8
地球中心的各个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虽然人们渴望“向地球的心脏进军”,彻底搞清楚地球内部状况,但目前世界上深井记录为12300m(俄罗斯科拉半岛一口深钻,截至1986年),只占地球半径的1/530,所以还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
地质地貌学·上·第一章
2 次课
9
一、地壳
指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A层),属于岩石圈的上部。地壳主要由硅酸盐类岩石组成,它的质量为5×1019t,%,%。
1、地壳的化学组成
地壳中含有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部分元素,而其中O、Si、Al、Fe、Ca、Na、K、Mg等8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其他元素共占1—2%。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地质地貌学·上·第一章
2 次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