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应试教育的论文:应试教育论文
徐晓云认为,“所谓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违反教育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
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应试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应试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论应试教育的成因》
作者简介:罗杰伟,男,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XX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开展十余年,取得的成效却甚微。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是主要的阻碍因素。本文从指导理论、社会现实、教育制度、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应试教育的成因,进而想办法改善应试现象,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促进我的提高。
关键词:应试教育;教育改革;成因
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我国的基础教育也逐渐走上正规。基础教育一恢复就提供了大批生源,无法被高校悉数接纳,导致高考竞争异常激烈。当时大批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普遍地认为,这种升学压力下移,基础教育被迫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我国的高校升学率逐渐接近发达国家。高校升学的压力得到缓解,按理说,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现状应该得到改善。让人费解的是,基础教育的应试现象有增无减。高考残酷的竞争,导致基础教育应试之风盛行的说法不攻自破。
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又开始新的探讨,首先是对应试教育的界定。徐晓云认为,“所谓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违反教育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
夏荣具体地说:“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的目的,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的片面化、淘汰式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试教育只重视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学,轻视甚至放弃非考科目。”
应该说徐晓云的观点是比较全面深刻的。
在对应试教育有了明确的界定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特意强调“素质教育”以对抗的应试教育。时至今日,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历时十余年,课改的主要参与者温儒敏客观地说:“新课改有进展,尽管难度不小,收获不大,但方向应该肯定”。即除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引用些新概念外,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际成效是十分有限的。素质教育没有遏制住应试教育,一些新引用的观念、名词被应试教育合理利用,使应试教育装扮的更加与时俱进。
应试教育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要解决也绝非易事。但是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再硬的骨头也得啃。一般来讲,解决问的第一步是对形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才可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下文我将从多方面对应试教育成因进行分析。
一、理论探讨
这次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本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而事实是,这次教育改革没有明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翻阅大量文献,只能看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具体怎么阐述的,也不见下文。也有“三个面向”的指导方向和“四有”的具体要求,这本身本不是什么教育理论,更像教育口号,更为致命的是,这口号很难去引导具体操作。面对这种困境,政府有关人员表示,基础教育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国内外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搬用,只能从实践中去摸索符合中国教育现状的理论。只要谁的理论好,我们就采用谁的理论。只可惜到现在,这种理论都没有形成。
适用的理论没有,倒不是没有新的教育理论出现。恰恰相反,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