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龙街小学地震应急预案.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龙街小学地震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蓝天 2021/7/27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龙街小学地震应急预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龙街小学防震减灾急预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
龙街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位于新街场18号,占地面积10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3835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3575平方米,砖木结构260 平方米。学校有14名教职工(新联2名教职工),8个教学班(新联2个 教学班),220名学生(新联26名学生)。
一、编制目的
为保证全县各校地震应急工作有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给
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带来的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
对法》具体要求,结合全县各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三、 适用范围
全县各校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
四、 工作原则 地震灾害发生后,学校各应急组立即自动按照本应
急预案采取措施。各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 在出现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危急时刻,学校领导和老师,特别是共产党员、 中青年老师和学生干部要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以全力保护学生 的生命安全为宗旨。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学校要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教
育,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和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领导组成员要立即集中,听从领导组的统一调动和指 挥。各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分发到每一个成员, 定期组织温****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在地震发生后, 由于相互推委、工作不到位而造成不应有的人生或财产损失的,要追究责 任人的责任。
五、应急机构及职责
学校成立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组,负责学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 导组组长由校长担任(组长出现缺位,按副组长顺序补位),副组长由副 校级领导担任,校中层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领导组成员 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应急疏散
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 (一)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组职
责 1、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识和 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师生应急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2、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临震预报发布后,负责对学 生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和校应急预案的实施; 4、
地震发生后,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指挥各工作组按预案确定的职
7\>临震应急
学校接到上级发布的灾害性地震临震预报后,立即宣布进入临震应急 期,并做出以下应急反应:
1、召开教职工会议,通报震情。
2>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3、 限制大型的室内活动,公共场所暂停活动,可临时在露天上课或向 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放假。
4、 按标准进一步检查通讯、水电、消防设施,对通讯、水电等生命线 工程采取防护措施。
5、 加强对易燃、易爆、科学实验室内的剧毒、腐蚀性强的物品的管理。
6、 动员师生储备一些应急的食品、水,准备简单的自救工具。
7、 实行24小时值班,加强上下联系,落实地震短临跟踪工作,捕捉 地震前短临前兆信息,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五印乡中心学校(电话 6341011)。
8、对广大师生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和个人自救方法的宣传教育,平息 地震谣传和误传,保持社会稳定。
七、震后应急
1、一般性地震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瞬时的地震,一 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1)如发现地震,一楼的学生,由当堂授课教师组织快速、有序撤
离教室,疏散到远离建筑物的开阔地带。二楼学生由当堂授课教师组织学 生快速、有序撤离教室,疏散到教学楼前的开阔地带;室外的学生要远离 建筑物,身体下蹲,双手护头,身体缩成球形避震。
(2)师生的疏散撤离路线:
教学楼楼梯:六年级、五年级由各班当堂授课教师负责向西边学生宿 楼前院子疏散撤离。
教学楼三楼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图书室有办公室值周教师向北边宿舍楼 前水泥空地疏散,由负责教师向北边学生宿舍楼前院子疏散撤离。
宿舍楼:由值周领导、值周教师负责向北边学生宿舍楼前院子疏散撤 离。值周领导负责疏散撤离女生宿舍楼学生;值周教师负责疏散撤离男生 宿舍楼学生。
学生餐厅:由值周领导、值周教师负责向西边教学楼后院疏散撤离, 疏散撤离途中避免次生踩踏事故发生。
上课时一楼的学生,由当堂授课教师组织快速、有序撤离教室,疏散 到远离建筑物的开阔地带;二楼学生由当堂授课教师组织学生快速、有序 撤离教室,疏散到教学楼前的开阔地带;如遇课间由班主任负责快速、有 序向教学楼前的开阔地带疏散撤离;由值周教师负责操场集合,以三声长 哨声为号(课间一楼的学生由班主任迅速有序撤离到教学楼前的开阔地 带;五、六年级学生由班主任组织撤离到教学楼前的开阔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