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大学专业介绍.ppt

格式:ppt   大小:735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专业介绍.ppt

上传人:wenjun1233211 2021/7/27 文件大小:7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专业介绍.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1
要 求
掌握分子荧光的产生机理;掌握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特征。
掌握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溶液的荧光(磷光)强度影响因素。
了解荧光(磷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定量测定方法。
了解磷光分析法的类型。
了解荧光、磷光分析仪器的结构。
2
分子发光: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电、热、化学和光能等)被激发至激发态,然后从不稳定的激发态返回 至基态并发射出光子,此种现象称为发光。发光分析 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等。 物质吸收光能后所产生的光辐射称之为荧光和磷光。
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
一、概述
分子荧光分析法是根据物质的分子荧光光谱进行定性,以荧光强度进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3
灵敏度高:视不同物质,g/mL之间。比UV-Vis的灵敏度高得多。
选择性好:可同时用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定性。
试样消耗量小、方法简便:
结构信息量多:包括物质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光强、荧光量子效率、荧光寿命等。
应用不广泛:主要是因为能发荧光的物质不具普遍性、增强荧光的方法有限、外界环境对荧光量子效率影响大、干扰测量的因素较多。目前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使该方法越来越重要。
荧光分析的特点:
4
历史
1575:
1852:Stokes 研究荧光,提出作为一种分析手段
1867:Goppelsroder首次应用荧光方法
1880:提出荧光与化学结构关系的经验法则
20世纪:发展
1928:Jette和West 第一台光电荧光计
1952:第一台商品化的荧光分光光度计
中国:70年代后期
5
二、基本原理
(一) 分子荧光的产生
处于分子基态单重态中的电子对,其自旋方向相反,当其中一个电子被激发时,通常跃迁至第一激发态单重态轨道上,也可能跃迁至能级更高的单重态上。这种跃迁是符合光谱选律的,如果跃迁至第一激发三重态轨道上,则属于禁阻跃迁。单重态与三重态的区别在于电子自旋方向不同,激发三重态具有较低能级。
在单重激发态中,两个电子平行自旋,单重态分子具有抗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0-8s; 而三重态分子具有顺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为10-4 ~ 1s以上(通常用S和T分别表示单重态和三重态)。
6
单重态与三重态
7
单重态与三重态
Pauli不相容原理:分子中同一轨道所占据的两个电子必须具有相反的自旋方向,即自旋配对。
单重态: 如果分子中全部轨道里的电子都是自旋配对的,
大多数有机物分子的基态是处于单重态的。
激发的单重态:分子吸收能量后,若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不发生自旋方向的变化,这时分子处于激发的单重态.
单重态分子具有抗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0-8s
三重态: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还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 这时分子便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即s=1,分子的多重度,M=3, 分子处于激发的三重态。
性 质:三重态分子具有顺磁性,激发态的平均寿命为10-4 ~ 1s以上。
表 示:T1、 T2…:第一激发三重态和第二激发三重态等。
洪特规则:处于分立轨道上的非成对电子, 平行自旋要比成 对自旋更稳定,因此三重态能级能级<相应的单重态能级。
8
9
基态 : S0
激发态: S1、S2…
振动能级:V=0,1,2,3…
基态S0
第一电子激发态S1
第二电子激发态S2
V=0
1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