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衡中记忆
坐在北京金融街的办公室里,刘婧想了许久也难以说清,离开河北衡水中学近10年,她对这所学校究竟有着怎样的感情。
衡中记忆最近一次被唤回,是因为这些天校友群里同学纷纷转发的一则消息:张文茂校长退休了。在这位校长执掌衡中的20多年,学校从初露锋芒一步步成长为闻名全国的神话级高中。前不久,衡水中学又以通过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初审的人数之多,引发热议。
放眼河北,近些年全省的教育都被“衡水模式”裹挟着前进。同时,这所超级中学也被贴上“高考工厂”等饱受争议的标签。
真如舆论所质疑的那样,学生们在衡中被扼杀了天性和创造力吗?
又是一年高考时,记者采访了数位已经毕业的衡中人。3年的求学时光究竟带来了什么,也许只有曾经生活在这座围墙里的学生才能回答。
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
“你是衡水中学毕业的?你们学习是不是特别苦?”上大学后,刘婧曾经不止一次被好奇的同学发问。这几乎成了每一位衡中毕业生的“必答题”。
2018年5月26日,衡水中学领导班子调整大会宣布了张文茂不再担任校长职务的消息。新任校长郗会锁在发言中称:“我于1998年来到衡中,至今整整20年……今后要继续大力弘扬衡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好传统、好作风。”
何为“好思路、好做法、好传统、好作风”?
20世纪80年代,那时的衡中与所谓“名校”还搭不上边。1992年,身为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届大学毕业生的李金池接手衡中,这成为衡中的转折点。自1993年起,衡中正式“关闭”校门,实施寄宿制,从此走上“半军事化管理”“量化考核”的超级中学“腾飞”之路。
学生的每一分钟都被利用到极致。虽然已过去多年,但是如今在北大读博士的何天白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的时间表,精确到分钟。
除非因为极个别的情况,否则没人能逃过每日清晨的跑操。很多时候来不及刷牙,何天白就得随着拥挤的人流跑去操场。为了不迟到,能跑就不走。在5点45分跑操开始前,所有在操场站定的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复习材料大声朗读。何天白通常在前一晚整理好材料卡片,第二天揣在身上。“虽然没有特别规定,但没人会不执行。别人都在看书,你不看就会觉得怪怪的。”
800米的操场,学生们每天需要跑两圈。每当经过固定地点,各班都要扯着嗓子,用尽力气喊出自创口号,如此循环,日复一日。
高三时,在食堂吃饭,刘婧常常端起盘子边走边吃,一路走到食堂门口的收餐盘处,正好吃完,最快只需三四分钟。以至于到现在,她仍旧不习惯细嚼慢咽。她打趣道:“衡中人吃饭通常都用勺,因为连菜带饭吃起来更快。如果你在食堂看到有人磨磨蹭蹭,那一定不是衡中人。”
曾有一张衡中毕业生整理的试卷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3年的试卷堆叠起来,。
在刘婧眼里,衡中的试卷是这里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源。衡中课题组通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编出高效的试题,发放给学生。曾经有参观的外校老师,专门去教室的垃圾桶里翻出学生们丢掉的卷子。
不过,即便对于衡中最优秀的学生来说,发下来的卷子99%也都做不完。
临近毕业,刘婧已能在短短一节四五十分钟的自习课上,做完一整套英语或是数学高考卷。她说:“衡中的学习和生活,给我带来的最大帮助可能就是激发了我的潜能。”
平静生活中溅起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