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闲情逸致】别有用心的剥皮诗(“旧体诗赏析篇”之三).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闲情逸致】别有用心的剥皮诗(“旧体诗赏析篇”之三).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7/28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闲情逸致】别有用心的剥皮诗(“旧体诗赏析篇”之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闲情逸致】别有用心的剥皮诗(“旧体诗赏析篇”之三)
别有用心的剥皮诗(“旧体诗赏析篇”之三)

“剥皮”是一个较为粗俗的词,将它与素称高雅的“诗”凑在一起,似乎有点不伦不类。可世界上的事情常常就这么奇怪,“剥皮诗”这个名称偏偏产生了出来,并且已存在一千多年历史了。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个不无趣味的小故事:据说在唐朝年间,有个名叫张怀庆的人,官居枣强县令(一说枣强尉),喜好舞文弄墨,但又水平奇臭,于是他便想出一法,将别人的好诗章窃取过来,然后采取增减或改动若干字词的办法,将其变成自己的作品。例如他对李义府作的一首《杂曲歌辞·堂堂》的前半部四句:“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每一句添加二字,变成一首七绝:“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管它通顺合理与否,反正一顿乱搞,把人家一首好诗作践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故而当时人们对张怀庆的行为有“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的形容,还把他的做法讽为“剥皮”,得出的“诗”便称为“剥皮诗”。很快,“剥皮诗”的称谓不胫而走,四处传开。时间一长,有人开始仿效起张怀庆的做法来,当然,仿效者未必就怀着张某那样低俗的动机和目的,并且当时或许对这种鸡鸣狗盗式的剽窃行为并不看得十分严重,只是觉得这一方法确有一定的趣味,也可谓吟诗写诗的一条捷径,不妨一学。慢慢地便形成了做剥皮诗的风气,参与的人多了,剥皮诗作品也多了,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就逐渐大了起来。于是,剥皮诗在诗坛从此占有了一席之地,受到历代不少人的喜爱。

如此看来,剥皮诗是以别人的诗作为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若干字词,变成另一种意义,另一个内容的诗,亦即套用他人诗作体裁仿效出来的,具有新的思想和意境的诗。究其实质,它原本刻意指称的是一种并不高雅的做诗方法,而非诗的自身形式。但当它被人们约定俗成地认可为诗的一种正式体裁以后,其方法是否高雅根本不重要了,大家关注的只是方法运用得是否高明,“剥”出来的诗作是否优秀了。而在事实上,剥皮诗中确实不乏好作品、优秀作品,这些好的、优秀的作品往往不亚于原诗的底蕴和水平,甚至还有略胜一筹的个例。譬如当年林彪折戟沉沙于蒙古温都尔汗后,时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仿唐卢纶的《塞下曲》,作了一首讽刺诗。原诗是:“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乔诗改为:“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须轻骑逐,大火自焚烧。”诗中的大气与豪情显然要高过原诗,且充满辛辣的嘲讽,还巧用了原诗“月黑雁飞高”之意,贴切自然,确是好诗。再如1926年,北伐军中的叶挺(一说是谢觉哉)闻知节节败退的直系军阀吴佩孚见大势已去,扬言从此不问国事,只愿在洛阳饮酒赏花颐养天年时,便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作剥皮诗。原诗是: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所作剥皮诗是:“白日青天竟倒吴,炮声送客火车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雄心在酒壶。”对吴的讽刺,辛辣贴切,生动有趣,同原诗一样都堪称佳篇。又如,宋朝王琪所作《梅花》一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是一首很著名的好诗。据说加拿大一位华裔女士在报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主要的内容就是一首仿《梅花》的剥皮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茫茫人海爱何在?冷得佳人等到今。”看来这位女士深得作剥皮诗的法门,只将原诗略作改动,便创作出一首有质量有水平的剥皮诗来。寥寥数言,概括出了自己征婚一事的全部内涵,包括个人对婚姻的态度、意愿和具体要求,以及自己的迫切心情和对有缘男士的殷切期望。真是言简意赅,委婉动人,还不失幽默风趣,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智慧、素质才具,而这确是博得对方心仪,使自己得到胜算的重要条件。这则征婚启事完全可以在征婚启事评定中取得“最佳”的称号。
一般来说,作剥皮诗的人在采取这一行为时,总是怀着某种目的或动机的。即便是一时兴起,或突然的触景生情,也绝对具有与原诗相异的思索或图谋;同时,在作诗的过程中,因为有原诗作为样本,而人通常都有争强好胜的特性,总想不能输于原诗,甚至还可能生出想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雄心壮志。就会反复思考,悉心推敲,精雕细刻。这样,除了张怀庆那类人以外,所作出来的剥皮诗质量一定不会太差,而且一定带着“别有用心”的特点,如果是质量上乘的佳作,称为“别具匠心”也未尝不可,这“别有用心”应当是剥皮诗的第一个特点。其次,作剥皮诗时往往仿效的是他人的名诗或为人们所熟知的诗篇,这样,由于剥皮诗一般都扎根于名篇肌体之上,使得它在名气、声势上先就占了几分巧处,极易为人们所传诵,尤其在下层民众中深受欢迎,流传的范围最广,并且还催生出一个人数众多的作者群。也许,这种“平民化”的倾向可以称之为剥皮诗的第二个特点。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