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1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

格式:doc   页数:9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2/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
说明
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说能力,对于全面提高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目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郭,及诸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本大纲规定的文学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即借助于注释和有关资料,能读懂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分析、评论中国古代的作家及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征,能写出观点明确、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历史跨度为从先秦至近代。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大部分。设置本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本大纲所列文学史各阶段的知识点及作品篇目,是教师教学讲授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范围。教师讲课应具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讲课时应突出重点、难点,不应面面俱到,一般性地重复教材。对于作品的讲解分析更应突出重点,应避免繁锁和面面俱到的赏析。至于对具体问题怎样去讲述,教师具有相对的自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我们在本大纲中尽量反映近几十年学术的发展,吸收新的学术成果。大纲中所开列的作品篇目,有一部分阅读作品。在重点讲授的作品中,应有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具体篇目教师可自行掌握。
教学时数
本大纲是按照新教学计划制定的,共安排总授课学时288学时,在五个学期内进行,最后一个学期的近代文学可作为学生选修课。具体安排为:
第一学期先秦文学,54学时
第二学期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54学时
第三学期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72学时
第四学期明代文学、清代文学,72学时
第五学期近代文学,36学时
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自学和讨论为辅。但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研究,尤其是阅读作品的积极性。
讲授时,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学史和作品的关系。要以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为纲,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基础,用文学史统帅作品,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学史的发展规律。注意不能过分突出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将文学史与作品割裂开来。在理论分析上应以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并积极合理吸收新东西。对于新理论、新方法,可择善而从。
本文
第一编先秦文学
概论
一、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
“先秦”指我国秦代以前的历史阶段,包括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阶段。
我国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即传说的炎黄时代,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部落与部落联盟首领的特权。
夏启彻底废除了氏族社会的民主选举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氏族制和奴隶制的激烈斗争曾导致太康失国。奴隶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过渡和斗争才确立的,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商和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大政治家武丁、伊尹、傅说、周文王昌、大思想家周公旦等。西周末期奴隶制开始动摇。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逐渐走向崩溃。
二、思想文化概况
原始社会中,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天文节候、动植物知识,总结了一些生产经验,产生了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有了对氏族、部落历史的传说,和对氏族成员的教育。原始的歌谣、神话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上产生的。
距今七千多年的秦安大窑湾文化中已出现了刻画符号,仰韶文化中已有几十种不同符号。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文字。我国文字到商代已完全成熟。殷商宗教迷信之风极盛,出现了巫和史这两种专职的文化人,促进了巫文化和史文化的发展。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又特别重视史的功用(事件的记录,文献的搜集保存等),以《易》为代表的占卜文化也在社会现实的土壤中得到大的发展。
春秋末期,士阶层形成。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或著书立说,倡导自己的学说,或积极争取干政的机会。春秋战国社会变革之际,政治上的约束少,故思想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文学概况
最早的原始歌谣为二言。二言相连为四言。《诗经》时代的诗歌大部分为四言,同时也有三言句产生。以后诗的句式越来越丰富。
诗,也经历了与乐舞结合的阶段,又产生了充分发挥语言表现功能的诵诗。
古代神话在长期流传中影响到叙事文学,也影响及诸子散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