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 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联系台湾问题的现状掌握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一个中国”的观念,提高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意识。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及港澳回归的原因;台湾问题的未来走向。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七子之歌》:“你可知妈港(Macao) 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刚才大家听到的是闻一多先生写的《七子之歌》之澳门篇, 这首歌唱出了澳门同胞虽然与祖国分离很久,但时刻不忘祖国,渴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 1997 年、 1999 年,阔别了祖国百年之久的香港,澳门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讲授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老一辈革命家不断探索的结果,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请你概括它形成的过程。“一国两制”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 根本目的是为了和平统一祖国。那你了解台湾的历史吗? (1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 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3) 1684 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 1885 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 (5) 1895 年: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 (6) 1945 年:日本投降,把台湾还给中国; (7) 1949 年: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 1 、雏形: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最初是针对台湾提出问题 2 、酝酿: 1981 年《告台湾同胞书》——“九条方针” 3 、形成: 80 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 4 、宪法保证: 1982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5 、确立: 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确立为指导方针思考题:“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何在? (1 )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2 )目的: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提和核心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主体两制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补充↓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拓展: 特别行政区: 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它享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的高度的自治权, 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 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还可以保留军队。“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这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 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