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高血糖的药物治疗.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高血糖的药物治疗.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高血糖的药物治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物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 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VI 抑制剂)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DPP-VI 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 GLP-1 的分解而增加 GLP-1 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噻唑烷二***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药物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在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胰岛素抵抗的水平变化不大。因此,随着 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对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间的联合治疗。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 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在上述措施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在内的药物治疗。二甲双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 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 HbA1c 下降 1%-2% 并可使体重下降。在 UKPDS 试验二甲双胍还被显示可减少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不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 ,女性> 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 )、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 HbA1c 降低 1%-2% ,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 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服用每天一次的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类药物噻唑烷二***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噻唑烷二***类药物主要有罗格列***和吡格列***。临床试验显示,噻唑烷二***类药物可以使 HbA1c 下降 1%~% 。噻唑烷二***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噻唑烷二***类药物的使用还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在有心衰(纽约心衰分级 II以上)的患者、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