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浅析.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浅析.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浅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浅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浅析作者: 湖北省孝昌县人民法院代院长罗剑峰发布时间: 2010-04-21 10:20:58 [ 论文提要] 从我国多次进行的严打活动到目前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是近年来作出的关于基本刑事政策的重要调整。近年来, 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讨论如火如荼, 相关政策、规定层出不穷; 各地政法机关和法院也各有做法、各有成就。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然后以此为基点, 概括了其内涵, 并详细表述该刑事政策的基本价值和时代意义。其次, 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 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2004 年 12月 22日, ***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 绝不手软, 同时要坚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才能取得更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2006 年 10月 11 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定位为刑事司法政策。“该严则严, 当宽则宽; 严中有宽, 宽中有严; 宽严有度, 宽严审时, 立足于宽, 审慎从严”。这是我国刑事司法工作新的起点和落脚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刑事司法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目标的回应, 也是我国刑事司法工作以报应性正义为指导的司法理念转变为以恢复性正义为指导的新型司法理念。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有利于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分化瓦解犯罪分子, 减少社会对立面, 促进社会和谐。如何实施好这项政策, 更好地发挥刑事审判预防、减少犯罪的功能, 为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证, 是审判机关面临的新课题。下面, 笔者就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谈一点浅见。一、概说政策, 从基本意义上讲, 是指政治国家或社会公共组织为管理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指导方针和行动方案[1] 。尽管我国学者对于刑事政策的概念、对象、内涵与外延等还有着基本的争论[2] ,但这并不妨碍对刑事政策加以研究。刑事政策是国家针对犯罪而采取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灵魂。自有国家之日起, 犯罪以及与之有关的越轨行为就与国家的刑事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同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中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的,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的“严打”以来, 党和国家根据转型时期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的实际, 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制定了“从重从快”严打方针, 对打击犯罪, 震慑犯罪, 促进社会治安秩序的好转起到了根本性作用。但在新的社会形势, 新的执法理念下, 严打政策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过于强调严打, 忽视了区别对待和宽严相济, 忽视了办案的社会效果, 与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存在着不和谐。打造和谐社会不能仅靠从重从快打击刑事犯罪来保障, 司法文明要求人民法院在执法中必须转变执法理念, 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 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 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实意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刑事法律制度的灵魂”[3] ,以刑法谦抑为其理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