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水解酸化池.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解酸化池.doc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1/7/30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解酸化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解酸化池
一、水解酸化池的作用
水解酸化主要用于有机物浓度较高、SS较高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艺。如果后级接入UASB工艺,可以大大提高UASB的容积负荷,提高去除效率。
水中有机物为复杂结构时,水解酸化菌利用H2O电离的H+和-OH将有机物分子中的C—C打开,一端加入H+,一端加入-OH,可以将长链水解为短链、支链成直链、环状结构成直链或支链,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水中SS高时,水解菌通过胞外粘膜将其捕捉,用外酶水解成分子断片再进入胞内代谢,不完全的代谢可以使SS成为溶解性有机物,出水就变的清澈了。这其间水解菌是利用了水解断键的有机物中共价键能量完成了生命的活动形式。但是COD在表象上是不一定有变化的,这要根据你在设计时选择的参数和污水中有机物的性质共同确定的,长期的运行控制可以让菌种产生诱导酶定向处理有机物,这也就是调试阶段工艺控制好以后,处理效果会逐步提高的原因之一。
水解工艺并不是简单的,设计时要考虑污水中有机物的性质,确定水解的工艺设计,水解停留时间、搅拌方式、循环方式、污泥回流方式、设计负荷、出水酸化度、污泥消解能力、后级配套工艺(UASB或接触氧化)。
二、解酸化池的具体作用和实际运用情况
1。 水解酸化池可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将环状结构转化为链状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废水的BOD/COD比,增加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好氧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 水解酸化处理有机废水,取其厌氧处理的前两个阶段(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不需密封及搅拌,在常温下进行即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由于水解酸化反应迅速,故池容小,停留时间短,水解酸化反应能适应较大的水质范围,出水水质稳定.
有个误区要说一下,停留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的,印染行业大致在14小时左右,生活污水就短了,,而好氧是不行的。也是上面说的开环、断键的作用
有两种水解酸化池,一种是设置搅拌,使泥水充分混合,另一种是形成污泥层,需要均匀布水.
三、水解酸化池的设计
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
池深H:~=2~2。5kgCOD/〖(m〗^3*d)ﻫ水力停留时间:6~8hﻫ污泥浓度:MLSS=10~20g/Lﻫ溶解氧:<0.2~0。3mg/L,用氧化还原电位之-50~+20mvﻫPH值:~6。5ﻫ水温尽可能高,大于25摄氏度效果较好ﻫ配水:由配水区进入反应区的配水孔流速v=0。20~0.23m/s;v不宜太小,以免不均。
水解酸化池的设计
    水解酸化工艺属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技术范畴。水解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处理污水以及滤池反冲洗时脱落的剩余微生物膜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带反射板的布水器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
—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同时,生物滤池反冲洗时排出的剩余污泥(剩余微生物膜)菌体外多糖粘质层发生水解,使细胞壁打开,污泥液态化,重新回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被好氧菌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