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文指导课教案——人物对话描写
作文指导课《人物对话描写》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建立“提示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几种形式,并会运用。
了解提示语在中间时标点符号的运用。
掌握写对话时要讲究格式。
教学重点:
会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语完成对话描写,做到格式和标点都正确。
教学难点:
发现人物对话的特点;运用所学进行对话描写
教学过程:
学习,发现对话描写的特点。
今天上午我们要上节作文指导课,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段文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多媒体展示)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老师启发:同学们,你们学过这个语段吗?是出自哪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周晔(Yè),即鲁迅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
这段话写人物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对话
老师讲:写好对话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了。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
同学们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哪位同学发现了?请站起来告诉我们。
★作者在写人物对话时是分段写的。
不管你说多少话,哪怕只有几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如:“那怎么——”三个字就占了一个自然段。
(板书:)
老师启发: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说说。
老师总结: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
看上去舒服;第二,老师批改作业,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和别人说,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是不是啊?老师不是说,作文要写一页、二页、三页嘛,这一分段,一页就变成两页了。
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不分段,效果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分段写与不分段写两种形式的不同效果。
★作者在写人物对话时,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
(板书:)
什么叫提示语?语段中表明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就是提示语。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这句话就是“提示语”。请同学们找出这个语段的提示语。
★提示语在对话中有变化。这个语段中的提示语有哪些变化?
(在前、在中、在后)
老师总结: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有的提示语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提示语嵌在中间,这就加变化。我送大家一句话:没有变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