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hxhcwq 2021/7/3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一、 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争辩现状及进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状况下做出推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估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行避开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状况,因此,接受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量,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接受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爱护全部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争辩现状及进展趋势: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月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供应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牢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隐秘预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殊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隐秘预备。而对“合理”的推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推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量风险的损失,避开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头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7年。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接受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预备、固定资产折旧接受加速折旧法。
  (二)1998年至2000。1998年间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1、在1992年会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