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煎中药的注意事项.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煎中药的注意事项.doc

上传人:wc69885 2016/6/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煎中药的注意事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煎中药的注意事项煎药的方法是否适当, 对其疗效有很大关系。下面教大家正确煎煮中药的十二个要点。一、煎药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 30 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 20 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 30~ 60 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二、煎药用具的选择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 “银为上, 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 降低溶解度, 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 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 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三、煎药用水的选择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 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 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 不要中间数次加水, 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四、煎药的火候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 急火煎之为“武火”, 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五、服法有讲究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 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 滋补药宜空腹服, 安神药宜在睡前服, 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一剂分 2~3 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六、服药有禁忌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 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 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以妊娠为例,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七、服药时的“忌口”问题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此外, 除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 薄荷忌蟹肉, 茯苓忌醋, 蜂蜜忌生葱等常规外, 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八、煎中药为什么要加锅盖一些人在煎中药时, 为了操作方便, 常不盖锅盖。为此, 中医师提醒患者,煎中药时莫忘盖锅盖。经研究, 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 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但是, 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绝大部分挥发油的比重都比水轻, 所以很容易随水蒸汽一起蒸发出来, 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 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九、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 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 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 煎煮时间要短, 头煎药煎沸 15 分钟即可, 二煎药煎沸 10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 因其滋腻质重, 需久煎方能出汁, 一般用武火煎沸, 后改为文火煎熬, 头煎药煎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