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猪病综合方法猪群的合理分群分群原则将来源、体重、体况、性情和采食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分群管理, 分槽饲喂, 以保证猪正常生长发育, 同一群猪内体重相差不宜过大,小猪体重相差不超过 3- 5kg ,架子猪体重相差不超过 5- 10kg 为好,分群后要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要任意变动。适宜密度一般每头不断奶仔猪占圈栏面积 ,育肥猪每头 。每群以 10- 15 头为宜。冬季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并群方法并群的关键是避免合群初期相互吵架。可采用方法有: 1 、留弱不留强:把较弱的猪留在原圈不动,较强的猪调出。 2 、拆多不拆少:把猪只少的留原圈不动,把头数多的并入头数较少的猪群中。 3 、夜并昼不并:把并圈合群的猪喷洒同一种药,如酒精,使彼此气味不易分辨,在夜间合群。 4 、同调新栏:两群猪头数相等,强弱相当,并群时同调到猪栏去。 5、先熟后并: 把两群猪同关在较大的运动场中,3-7 天再并群。 6 、饥拆饱并:猪在饥饿时拆群,并群后立即喂食,让猪吃饱喝足后各自安睡,互不侵犯。加强管理并群前把圈舍清扫干净, 严格消毒。合群后的最初几天, 要加强饲养管理和调教,若发现咬架或争斗,要立即制止,保护被咬的猪, 直到猪群相安无事经过对这一个月的的实践和实习, 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在未来的日子, 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继续学习, 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 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 结合工作实际, 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 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 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 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二、努力实践, 自觉进行角色转化。“理论是灰色的, 生活之树常青”, 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 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 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 彰现人的意志。从学校走向社会, 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 在思想的层面上, 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 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 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 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 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很快就过去一个月了, 这是开端也快是结束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 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我将继续学习, 深入实践, 不断提升自我, 努力创造业绩, 继续为中心创造更多的价值。最后感谢单位领导和部门领导以及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仔猪圆环病毒病编辑本段临床症状:仔猪极度消瘦, 60% 猪只排水样稀粪, 体温 37-39 ℃, 个别猪体表发红、发黄, 腹下有小米粒大的紫色出血点,个别体表皮肤有豆粒大的坏死,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采食量下降到原来的 1/3 。剖检症状: 血液颜色变浅,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 心肌发白, 肺表面有块状突起, 间质增宽, 肝肿大淤血, 脾无明显变化, 胃底有片状出血, 肾肿大, 表面有出血点, 变性质脆, 空肠、回肠充血, 内有稀粪, 恶臭。初诊: 圆环病毒感染继发大肠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治疗: 每袋百佳美拌料 400 公斤+ 每袋圆环毒霸拌料 300 公斤,连用 7-10 天。体温 38℃以下的用 VC+ 强心安那进行肌注; 一侧使用阿莫仙+ 圆环瘟毒康肌注; 另侧用强效附红宁肌注,每支注射 75 公斤体重,连用 3-5 天。讨论:圆环病毒病现在呈地区性流行趋势, 潜伏期很长, 一般只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逐渐清瘦, 如无附红体病、大肠杆病等继发, 则很少造成死亡, 但一般新进入的仔猪由于捕捉、运输、变料等应激, 会加重症状, 如有继发感染则死亡率上升。建议: 刚进散养的仔猪采用保健预防措施:每袋圆环毒霸拌料 500 公斤+ 每袋百佳美拌料 400 公斤, 连用 5-7 天, 能很好地预防圆环病毒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控制附红细胞体病、大肠杆菌病和水肿病等常见病的发生, 是一种小投入大回报的好措施。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在空怀期、怀孕中期和哺乳后期应多喂粗饲料, 适当喂给青饲料; 母猪在怀孕初期、怀孕后期和哺乳初期要足量供给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同时, 要给母猪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尽可能地减少因转群、驱赶等引起的应激反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C; e. I+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