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以其壮观的涌潮闻名中外。钱塘江主源有二,一为兰江,二为新安江,两江在梅城汇合后称富春江,经富春江水库后向东北流经桐庐县、富阳市至东江嘴右纳浦阳江后称钱塘江,以下经杭州闸口蜿蜒向东,在澉浦以下入杭州湾。通常所说的钱塘江流域是指以杭州湾湾口断面即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闸与宁波市镇海区外游山的连线为下边界的流域范围。钱塘江流域跨浙、皖、赣、闽、沪五省(市), 流域面积 55558 km 2, 其中 % 在浙江境内,占浙江省总面积的 % 。闻家堰以上流域面积 41769 km 2 ,山区丘陵居多;闻家堰以下为易受潮汐影响的河口区,两岸多为平原,其中南岸有萧绍平原、姚江平原以及宁奉平原,常合称为萧绍宁平原,与舟山一道又常称为浙东地区,北岸为属于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又常称浙北平原。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总量 亿m 3, 其中杭州市闸口以上为 亿m 3 ,曹娥江(包括萧绍平原) 亿m 3 。钱塘江河口闻家堰断面现状水平年多年平均径流量约 亿 m 3 ,径流量丰富,但是,虽然上游有新安江等水库调节,径流丰枯悬殊仍然较大,另外,钱塘江河口还具有潮差大、潮流强等特点,若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容易发生河口淤积和咸潮上溯等现象。钱塘江河口区分属杭州、绍兴、宁波、嘉兴四市, 土地面积 万 km 2,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20% ,总人口 1580 万,占全省的 35% 。域内河网密布, 纵横交错,南岸较大的水系有萧绍运河、曹娥江、甬江水系等,北岸较大的水系有(京杭)运河和太湖水系等。铁路、公路、水运及海运交通条件优越,区域优势得天独厚。古代的钱塘江河口区是我国越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华夏文化摇篮之一,如今的钱塘江河口区已成为繁荣兴旺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南翼,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现状国内生产总值 4288 亿元, 占全省的 55% , 该区域在浙江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杭州城区濒临钱塘江河口,政治、社会和经济地位重要,近些年需水量在逐年增加,同时生活、生产和水环境用水组成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现状杭州城区以钱塘江作为主要水源, 各用水户都为自行取水, 缺少统一的调度管理, 每逢干旱与大潮相遇, 城市供水都面临咸潮威胁, 随着用水增加以及用于改善城区河网水环境的引水入城工程的建成,河口水资源若不统一管理配置, 这种受到咸潮潜在威胁的现象将更加严重。钱塘江河口区经济发达,用水需求量大,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较高,同时河网水质的污染也减少了可供水资源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地区的用水缺口逐渐增大,从而也对钱塘江河口的水资源配置提出迫切要求。地处杭州湾北翼的杭嘉湖平原水质型缺水问题比较突出,有关方面经几年来的调研和规划工作,提出解决该地区生活用水水质型缺水除进一步加大治污力度,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水质问题外,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向新安江引水,二是在太湖取水,三是取本地河网水进行深度处理。目前这三个水源方案都在进行深入地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位于杭州湾南岸的浙东地区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较高,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需求的增长,在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基础上,有关方面经几十年的研究分析,并考虑曹娥江大闸枢纽的建成为曹娥江上游兴建水库创造良好的条件,初步形成解决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在曹娥江上游兴建水库工程,主要解决该地区优质水源,通过富春江引水枢纽、曹娥江大闸和曹娥江引水工程,主要解决该地区一般用水的供需矛盾, 目前浙东引水专项规划工作也同时在开展。因此,杭州湾两岸平原对钱塘江河口的水资源配置要求已经越来越迫切,合理配置钱塘江河口水资源,使钱塘江造福两岸人民,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河口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显得十分必要。钱塘江河口的水资源配置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2002 年 10 月浙江省水利厅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与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联合编制《钱塘江河口水资源配置规划》。根据省水利厅的指示精神,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 2002 年 11 月编制完成了《钱塘江河口水资源配置规划任务书( 代拟稿)》,又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 2003 年 5 月编制完成了《钱塘江河口水资源配置规划( 中间成果)》,再经过有关方面的咨询讨论, 经修改完善后,于 2003 年9 月编制完成了《钱塘江河口水资源配置规划( 讨论稿)》, 同时,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也在开展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也于 2003 年 9 月编制完成了《钱塘江河口水资源利用承载力的研究( 供讨论用初稿)》。之后, 省水利厅、省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对上述成果进行咨询,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