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1/7/3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笔记】,在一个发展平缓的历史中,实则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发展模式.只是在近代才开始带有贬义色彩。在孔子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是扁平的,社会的一应文化制度都可以从之前的经验中获得解决方案.春秋之时,天下失序,夫子也希望借助从与有的社会治理经验中来重构社会秩序。对经验与已经积累下来的智力资源能心怀虔敬,也正是孔子能继承周公礼乐文化、能深入到三王文化核心,,并不是全盘照搬古人的行为****惯,而是有自己深入的理解与合于当世形势的取舍.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笔记】关于“何有于我哉"一直以来存在“对我来说,这有什么难的呢?”与“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两种解释。我比较偏向于前一种,孔子有大超脱的情怀,孔子能发现的问题,都会及时改正。当孔子提出这三个问题时,也必然“敏于行",言而有实,也不至于为小事强作谦虚.故夫子言,必已经参悟此道,又知行合一了。故而自言自己是这样做的,以教导学生。  夫子所言教学三种,是人学****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敏于事,第二个阶段勤于学,第三个阶段笃于行,推已及人.于学中而见三种层次,念念不忘求学之目的在“为人”,而不是狭隘的自我成就,此亦是夫子的教育观.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笔记】夫子言此四端,乃学人之常理,人之常经,故夫子谆谆以教。修德,以日新;学以日进;闻义而行之;不善而改之。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笔记】志怀天下不见用,也不影响夫子闲居之心情。能安住当下,同样需要心志笃定的,若多欲又如何能得申申夭夭之态呢?夫子之道,能退能进,进则以济天下,退亦足养乎身心。有大志,而不为大志所累,方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功夫。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笔记】夫子衰矣,而道行无期.其言也哀.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笔记】诸多注述认为这是夫子教学之义,或不其然.若以教育相解,则夫子言何倒叙之?此句或更为夫子内心之动向,由大至小而言说。矢志不移于道,是根本方向,故先述之;其次,以德化民是为求道之手段;人仁在我,依于仁,即固于本,本立方能道生;游于艺,此艺应不仅指六艺,更应该是指自立之艺,所以能自立而利仁之才能。  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笔记】钱穆言束修指15岁,而其他注多言指薄礼。无论二者何解,总归一处,即是夫子施教不择于人,不设门槛,有求必教。此中亦见夫子平民思想的教育观。夫子的教育,在于推行其大道,平民与士人都是国家的组成部分,都是夫子施政的对象。春秋之时,奴隶制度尚在,夫子能开私学,教平民,乃盖世之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笔记】师傅领进门,成材在本人.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笔记】圣人无心,以天下之心为心。哀民之哀,既是夫子的恻隐之心,又是其为生民立命的初衷。故夫子未尝饱的原因,或由恻隐之心而发,但未必由恻隐之心而终。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