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八年级物理(下)知识点
7. 1力
1、 定义:力是 对 的作用。力用符号
表示,力的单位简称 符号。
2、 托起的两个鸡蛋所用力约 No
3、 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即力能使物体发
生。(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其中“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包括: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物体运动的 或
发生改变。
4、 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 响力的作用效果。
5、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都表
示出来,就是力的示意图。画法:在 力物体上沿着 方向
画一条线段,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 示力的,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
6、 力的作用特点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例如:人向前拉车, 感觉车向后拉人,这是因为。说出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如:
力和;相互作用的力总是 相等,
相反,作用在 个物体上,产生,
消失。
7、 2弹力
1、 弹性: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 叫弹性。
2、 塑性: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这种性质叫塑性。
3、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支持力、压力都
是弹力。
4、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
5、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就越长。
6、 弹簧测力计作用要求:(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
牛。(2)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 节到 上。
7、 3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用字母 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 的作用。物体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公式
g= 3、 重力的方向是 的,建筑时用铅垂线来确定 方向。
4、 重心:重力好像作用到物体的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 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力
的作用点要画在 上。举例: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因为苹果受到
力,力的方向是 的。
5、 重力的由来:宇宙间的万有引力。(或物体间的相互吸引)
8. 1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结论:阻力越小,小车向前滑行得越远,设想: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会
2、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态,这就是
牛顿第一定律。
3、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影响惯性的因素是物
体的质量,质量越大,越大。
4、 惯性现象解释
举例:行车要系安全。
解释:汽车相撞时,车身(受力)停止运动;乘客(不受力),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 容易飞出车外,所以要系安全带。(现象解释过程中要描述哪个物体受力,改变运动状态, 哪个物体不受力,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状态不变)。
8. 2二力平衡
1、 平衡: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即相当物体不受力,或力的作用互相抵消)
2、 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如果 相等,
相反,并且在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 应用:二力平衡时,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知另一个力的 和
5、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受平衡力作用:2=土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 体受非平衡力作用土二物体处于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状态。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 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产生条件: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发生相对滑动。
(2)作用:阻碍相对运动。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 摩擦种类:(1)静摩擦;(2)动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3、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接触面受到的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
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
4、 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原理:二力平衡
要求:用弹簧测力计 拉动木块做 运动。
方法:控制变量法
分析:-3,①②③图,对比①②可得:在 相同时,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比②③可得:在 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
越大。
5、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 (2)增大; (3)用
代替 o
6、 减小摩擦方法:(1)减小; (2)减小; (3)用
代替; (4)使接触面。
第九章 压强
1、 意义: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 定义:物体所受 大小与 之比叫做压强。
3、 公式:P=F/S;单位 F—-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