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华尔街》 观后感 : 要想过得好, 首先自
己要强大
今天看了美国经典商战片《华尔街》 ,突然想到了和片
子没关系的词眼:独立人格。独立人格,说起来好像很大很 空的词,百度一了把,都是和知识分子联系起来的,我自觉 不是知识分子,似乎没有资格讨论。
但我不这么看这个词。
前几天去面试,考官是个小年青大概比我多不了三四岁, 说实话走在大街上都不会瞟一眼,但是突然两个人身处在这 种环境下,以考官和应聘者的身份对席而坐,感觉就完全不 同了。我自然有些紧张,进门之前还要故作镇定,因为是在 一个大房间里一对一面试,我特地环顾四周,发觉其他几组 应聘的人都有些夸张僵硬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电影《华尔街》里, 刚大学毕业的证券公司小职员巴德非常希望通过努力成就 一番事业,当他绞尽脑汁和崇拜已久的金融巨头戈登搭上边 时,巴德小心翼翼地整理头发,并对自己说,这是决定命运 的五分钟。然而办公室里的戈登却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态度,
和僵坐在老板桌对面,努力证明自己的巴德恰好构成了同一 世界的一对人。
什么是一对人?呵呵,前两天坐汽车回家,而偶看到一 个很有个性的店名:”人从众”(好像也不算太个性,似乎很 多地方都用)。大家看看“从”字甲骨文的写法:
是不是很形象?右边的那位正跟着左边的这位呢,这就 是“一对人”,我和考官,巴德和戈登。右边的那位可以颐 指气使、悠游自在,左边的那位则低声下气、呆若木鸡。因 为有所求,因为我想让考官通过面试,巴德则希望戈登能给 他个好前程。
戈登非常了解像巴德这样,初出茅庐,又渴望赚快钱的 毛头小伙的心理,他从感情、物质和心理几方面同时诱惑、 引导巴德,让巴德不惜一切,搞内幕消息炒作股票。巴德为 戈登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钱,也是由于戈登无时无刻不在制 造一种氛围,让巴德盲目地去崇拜他,欣赏他,自然而然地 按照戈登的行为方式办事,戈登永远处于“从”字左边,而 巴德则在右边。
相比之下,蓝星航空管理层和戈登、巴德一起讨论收购 股权那场戏,在大家都很热烈地讨论新方案的情况下,巴德 的父亲一眼看穿戈登无心重组蓝星航空,只是想利用这个不 景气的小公司来套利的把戏。 他歪坐在沙发上,手抵着下巴, 说了一句“我活得太长,什么鸟都见过。这就是我的观点。” 巴德的父亲才是一个真正的 “人”,而不是“从”字的一半, 他人的附庸。
康德认为,美是美和崇高(壮美) 。人和人的交往之中
也存在着这种关系,优美的关系你希望去占有,而在壮美的 关系面前你渴望被占有。对巴德而言,戈登是令人崇拜的金 融前辈,是壮美,与同事、老同学相处时,巴德表现的精明 能干、目光犀利,而在戈登面前,巴德像个孩子,总是矮他 一等。
这种感觉并不是金钱利益能道明的,就好比传销,让人 觉得有利可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传销团伙建立的所谓“家 庭”,早会晚会,都让人处于一种气氛,在这种气氛中,传 销就是合法的天经地义的事,谁不做就是不入流被人瞧不起。 这样的氛围随处存在,拿我举例子,穿梭于学校和社会这两 个某些方面截然不同的世界,能够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同学间讨论《浮士德》译本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