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心得体会学院院长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发言稿汇编.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心得体会学院院长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发言稿汇编.doc

上传人:WonderA 2021/8/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心得体会学院院长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发言稿汇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心得体会学院院长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发言稿汇编
学院院长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机械工程学院院长**。20XX-20X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由“战略规划”到“计划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也是我校实现提升战略的攻坚之年,作为拥有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机械学院来讲,任重而道远。在学校展开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时,我一直在想,作为院长,我做了什么?应该做什么?将以前的工作与近期的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构建院属党建、专业、学科三位一体的高效组织机构运行模式
还记得,20XX年3月份组织将我从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中心调任机械工程学院任院长。新岗位新使命,上任那刻开始,我知道自己不再是一名简单做科研的工作者,而更多地应该思考带领学校传统优势学科跻身国家前列,带领学院全体教师保持高昂精神状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摸清底数,才有思路。经过
16天21场座谈调研,了解到学院有12个教研室,负责平日里组织教学和科研工作,但是教研室对于学科建设和科研组织的履职能力不够。有1个实验管理中心和15个研究所,有的一个教研室分别成立几个研究所,研究所之间研究 领域交叉重复,内容又相对独立,其实是为了“研究所”之名而成立小型研究团队,其既无法承担学科建设重任,也不能充分的整合优势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学院还有4个教工党支部。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三者独立运行,效能不高。
一个学院学科要发展,理顺组织关系是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我与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经过认真分析研判,根据党建统领、学科与专业方向交叉融合的理念,构建了党支部、研究所、教研室一体化高效运行的组织模式。
如“机械设计及理论”涵盖的起机专业方向(教研室)成立“物流工程装备与技术研究所”;涵盖的“冶机、矿机专业(教研室)方向组合成立“冶金与矿山智能装备研究所”。
“机械电子工程”涵盖的机电、液压、机械工程三个专业(教研室)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涵盖的机制专业(教研室)组合成立“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研究所”;“车辆工程”涵盖的工机、车辆、工业设计三个专业及方向(教研室)组合成立“工程机械与车辆研究所”,“机械制图、机械零与传动”两个基础教研室成立“机械仿真研究所”,在此基础上整合研究所涵盖的博士研究生,以研究所为单位成立了对应的党支部。实行了院—所(党支部、教研室)的组织
机构管理模式。在调整整合的过程中,学院教师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这是我们推行新模式、实现高效能的最可靠的力量。
头疼的问题是研究所成立了,却无房可用,无法解决教师工作科研的空间问题。怎么办?问学校要?学校的资源已经够紧张,不能再给组织添麻烦。与班子成员商量,大家一致同意把原教研室的15间教研室用房、家具、柜子等全部收回,二次分配给研究所作为学科用房使用;同时解决了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管理办公室、院团委(之前机械学院3000多学生无日常活动和工作室)、学生管理和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工程机械与车辆研究所的用房问题,并设立公用资料室。只要提前预约,党建、团委和学生创新工作室及学院会议室都可以作为会议交流室共享开放使用。通过资源再配置,解决了原有房间闲置浪费和学科科研无房可用的难题。我得出的经验就是“只要下定决心解决问题,方法总比困难多”。
二、全面推进新时期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以本为本,开展学院教学改革
当前,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像我们这种以重型机械为背景的传统专业,在生源质量下降、学风不良
的形势下,既要保持鲜明的行业特色,又要适应新工科要求,压力和难度是非常大的。
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工程质量认证是最好的抓手。首先,学院全面推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XX年认证工作,力争在发挥优势特色专业的同时以点带面,将其他几个专业全面向工程认证推进,机电专业20XX年已经通过认证审核,车辆工程专业20XX年认证申请通过,下半年进校,目前仅剩的工业设计专业也在按照认证要求在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育部还未制定认证标准,未组织认证)。学院力争所有专业全部通过工程认证,提升自身人才培养质量。
其实学院的老师并不喜欢认证,因为在认证中我们的短板和欠账都会暴露,都要去整改,会很累很辛苦。但是认证过程会让大家真正了解办学理念和自身不足,才会进一步推动教学、学科发展。因此学院采取倒逼机制,刀刃向内,正视不足,主动整改,目前不再是机自1个专业连续几轮单独认证,全部专业都在认证,并且把对照认证要求把工作落实在日常,切实起到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