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附件:
教学设计要求
根据高职教育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 行创新性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 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进行 编制,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结构要完整合理。教学模式选用要体 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专业课要充分应用“教、学、做” 一 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教 学资源。具体要求如下:
一、课程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1) .课程目标要对该门课程的各项目标要有全面、概括性描述。 特别是其中的能力目标,描述要尽可能明确、具体、可检验。在“能 力训练项目设计”中,课程能力目标中的每项能力,都要有相应的项 目、任务进行训练,并反映在“进度表”中。
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时要区分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 训练项目;设计内容应具实用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 动力,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项目数量合适; 具综合性、复杂性、覆盖性、挑战性和可操作性,项目最终有可检验 的结果(成果)。
课程知识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认知上要达到的 具体标准。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支撑,因此同 样应重视知识目标的设计。但应注意,知识目标的确定应以职业能力 目标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而不能以学科知识体系或教科书的理论框架 为依据。支持能力目标所必备的知识目标要明确。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要掌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即如何获得知 识,如何提高能力。了解知识结论得到的过程,要重视学生自主经历 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具体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在具体的过 程中获得相关体验,认知过程符合初学者的认识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单一到综合。
2)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目标(主要是职业能力目标)的 层级层次、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的阶段性进行教学内容组合,构建成 相应的教学内容模块,每个教学模块要包含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 能力训练素材、支撑知识、拓展知识、课时分配等内容;或以知识、 能力结构框架进行设计,而不是将教科书的某某章节改换成某某模块 而已。
知识、能力结构框架(或概念图、思维导图)是课程内容的框 架、缩影,是知识与知识、能力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相互间的逻辑关 系,是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思路;要求清晰、简洁,科学合理。
3) 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设计时要区分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 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内容具实用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和调动学生 的学习动力,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项目数 量合适;具可操作性,可检验结果。
4) .进度表设计:以每一次课为单位,内容翔实。全课顺序以能 力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小、中、大项目编排合理,进度合适, 项目效果递进,不能按教材章节设计,也不能按知识点设计。每一次 课的能力目标与该次课教案教学目标一致。能从进度表中看出整门课 程的上课步骤、设计思路。
5) .教学组织形式设计:利于“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 实施。根据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要求,设计学生学习训练的组织形式, 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渗透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要设计 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还要设计教师的教学指导组织形式。由多名教 师联合教学的课程,教师分工协作,指导任务明确,组织安排合理。 教师应主要按照“行动引导教学法”的思路组织教学,教学方法要根 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选用,技能训练内容提倡用行动导向法。
.考核方案设计: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 又有终结性评价。考核项目应涵盖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 力考核,各项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要体现出 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特别是综合能力的考核。要求达到的能力 目标要用项目任务完成的效果来考核、考核方式要易于操作。知识考 核要以“对知识的运用”的考核为主,主要不是考知识木身。考核安 排应在进度表中体现。
.教学资料组织设计:教材选用要体现高职特色,提倡使用按工 作过程重构知识体系、项目编制符合工作逻辑及学生认知规律的自编 教材、讲义。选用的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应符合课程教学目标, 适合项目训练使用。
二、课堂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基本要求与课程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基本一致,课堂 教学设计应更具体明确。
(1).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具体。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全面:按课程标准(大纲)的要求,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三维目标不能丢项,即使不写明三项的标题,也要包含三个层面,不 能有项目的缺失。
2) 恰当:符合实际,学生能力可及,每项行为目标的水平规定 得恰如其分;体现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与学生已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