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分子遗传学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7,18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子遗传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8/2 文件大小:7.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子遗传学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子遗传学名词解释
LT
式作用因子的编码基因与其识别或结合的靶核苷酸序列一般不在同一个DNA分子上。
顺式作用:任一不转变为任何其他形式的DNA序列,它只在原位发挥DNA序列的作用,它仅影响与其在物理上相连的DNA,有时顺式调节序列最终发挥作用的分子不是DNA,而是RNA。
29、绝缘子(insulator):可以阻止邻近位置激活或失活效应的顺序现在称之为绝缘子(insulator)。一段长约数百碱基对,能够妨碍真核基因调节蛋白对远距离的基因施加影响的DNA序列
30、沉默子(silencer):是在所有分析或一种特定的分析中抑制基因表达的远距离调控区。
31、应答元件(response element):引起一个基因与一个因子起应答反应的元件或位于基因上游能被转录因子识别和结合,从而调控基因专一性表达的DNA序列。
31、顺式剪接(cis-splicing):内含子的剪接一般都是发生在同一个基因内,切除内含子,相邻的外显子彼此连接,称为顺式剪接。
32、蛋白质组(proteome):由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相应的蛋白质;
或某种细胞或组织的基因组中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33、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研究细胞内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34、切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切口平移包括DNase polI全酶(Korberg 酶)对双链DNA的同时作用。低浓度的DNaseI被用在每条DNA链中产生少量“切口”(nick),再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5’→3’外切酶活力在切口处将旧链从5’端逐步切除,然后又在此酶5’→3’聚合酶活性催化下,以互补的DNA单链为模板同步地加新的dNTP到每个切口的相对游离的羟基末端。若在反应液中加有一种或多种同位素标记的核苷酸,则标记的核苷酸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因DNaseI随机的切割,DNA的双链都有切口,因此双链都被标记。
35、随机引物标记法(random primer labeling):随机引物是含有各种排列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的混合物,因此它可与任意核酸序列杂交,起到聚合酶引物的作用。随机引物通常是人工合成的六个脱氧核苷酸序列,其序列是根据基因组DNA六核苷酸排列的多种可能性设计的。待标记的DNA探针变性后与随机引物杂交,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片段(Klenow fragment)作用下,以寡核苷酸为引物,合成与探针互补的DNA链,反 应液中 含 有 32P标记的核苷酸,即形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探针。
36、核酸分子杂交(uncleic acid hybridization):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退火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此过程类似于核酸的复性过程。 
37、Southern Blotting (印迹法):特指DNA印迹杂交基本流程:组织或细胞→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印迹转移至滤膜→预杂交→加入探针→杂交→洗膜→放射自显影 
38、染色体原位杂交(chromosome hybridization in si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