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0 “美极了”与“糟透了”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二十四中学 马丽梅
教材简析
《“美极了”与“糟透了”》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第1首诗给予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的爱。
设计理念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设计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品味文章的内涵,感受并认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形成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段落。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认识并感受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4.认识“竭”字,会写“篇、某、牢”等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换了个地方上课,你们高兴吗?看着你们一张张笑脸,老师觉得此时此刻,你们的笑脸真是美极了(板书:美极了)。听了老师对你们的夸奖,你们的心情怎样?请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下。生活中,除了美极了,我们还会听到另一种声音,那就是“糟透了”(板书“糟透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美极了”与“糟透了”》。(齐读课题)
2.读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可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仔细观察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美极了”与“糟透了”是一组反义词。
生:加上了引号,因为是妈妈和爸爸说的话。(板书:母亲 父亲)
3.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注意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弄明白。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初步理解词语,通过自读、互读,把课文读通读懂,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细读文本,品味情感
1.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妈妈和爸爸读过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如下学习任务:
生:读学习要求:(,找出父亲和母亲评价语言的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并读一读。()画出“我”听到两种评价时的具体表现,体会一下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分角色朗读。,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3.全班交流,老师引导抓住这样几个问题:
(1)当“我”写了第1首诗后,妈妈、爸爸是怎样评价的?
(2)“我”有什么反应?
(3)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你怎样理解妈妈“美极了”的评价和爸爸“糟透了”的评价的良苦用心。
4.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读妈妈评价的语句时,注意是“嚷起来”,读好语句中的“!”和“?”,表达出由衷的赞叹。
(2)读爸爸评价的语句时,要想:短短的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