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秋景,描绘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大气,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让人不由得对家乡、对亲人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长江三峡的风景没有直观印象,缺乏深层次的体验。因此,在学习本课前,做好认识长江三峡的预习,学习时,有意让学生在读中发现,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体会三峡秋天景物的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三峡之秋》。你是怎样理解“峡”这个字的?(两山夹水的地方),(教师板书简笔画)同学们都做了课前预习,请同学们为大家介绍一下三峡。
看来大家了解的还真不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数亿年的天地造化,成就了自然山水画廊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最壮丽的大峡谷,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出示课件三峡风景)它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江水汹涌澎湃,惊涛拍岸,可谓险中生美。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方纪走进长江三峡,走进长江三峡的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思考: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用横线画出体现时间顺序的词语。
学生汇报。师(板书:早晨 中午 下午 夜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这篇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写出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美丽景色。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三峡的秋天来了,三峡的秋天是从哪里开始的呢?请一位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2、从哪些景物的变化中,让我们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具体说说橘柚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3、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细细品味它的美丽。
四、学习第二部分。学习早晨。
 1、1)、请一位同学们读早晨这一段,看看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师引导学生掌握本段作者从太阳出来前什么样,太阳出来后什么样两个层次来写早晨的特点。感受到秋天三峡的凉爽。
2)、的确,在橘柚树的变化中让我们看到了早晨三峡的明丽。早晨的三峡色彩斑斓,明净艳丽。找同学来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看看你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
3)、大家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大家试读。
4)、请同学们再美美的把这段读一读。
  5)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刚才是按什么方法学习早晨这一段的?现在我们按照这个方法自学中午、下午、这两个时间段的内容。
2、好了,就学到这。汇报中午。
1)、谁来说一说,中午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从哪句话,看出长江热烈。(课件出示句子)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