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第二十二章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十二章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2/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十二章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十二章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
教学目的
1了解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
2掌握民间宗教与理想的确立:《残月》
3掌握语言覆盖下的民间世界:《马桥词典》
4掌握在民间大地上寻求理想:《九月寓言》
教学重点
了解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并掌握作品《残月》、《马桥词典》、《九月寓言》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步骤
一、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
㈠民间理想主义
民间理想主义反映了一种新的叙事立场,指90年代出现的一批歌颂民间理想的作家的创作现象。“民间”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解释。本文所用的“民间”,是指中国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文化形态和价值取向。在实际的文学创作中,“民间”不是专指传统农村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其意义也不在具体的创作题材和创作方法,“民间”所涵盖的意义要广泛得多,它是指一种非权力形态也非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渗透在作家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审美风格等方面。知识分子把自己隐藏在民间,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作为认知世界的出发点,来表达原先难以表述的对时代的认识。
㈡90年代的“人文精神寻思”
重新呼唤人的精神理想,也有不少作家也在创作中歌颂人的理想性,但他们都在历史的经验教训面前改变了五六十年代寻求理想的方式,其中不少作家与学者都转向民间立场,在民间大地上寻找和确立人生理想,表现出丰富的多元性。从民间树立生活的理想价值,以新的健沟的审美意象来表达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
㈢从民间吸取生活理想与国家意志所提倡的理想不一样
,它是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和对苦难的深刻理解联系在一起。
,民间的理想还表现在历史整合过程中民间生活的自身逻辑性。与国家意志对历史的渗透与改造相反,民间有其自身的历史形态与生活逻辑。
,民间文化形态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理想的多元性,每个作家根据不同的民间生活场赴对理想也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㈣民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世界
民间理想是以历史与现实发展过程中的某种现实世界为基础的,所以,在强调民间世界的理想性时,不能不意识到它的藏污纳垢性。在以往的历史中,民间社会一向是以弱势者的形态存在的,它以含垢忍辱的方式来延续和发展自身历史,统治者的强势不仅在权力(包括政权、族权等)上控制了民间,还在文化上控制了民间,真正的民间是处于长期的遮蔽之中。所以在发掘民间的理想价值的同时作家不能不意识到它本身还掺杂了污垢的因素。但复杂的情况是,民间的生命力已经与它的藏污纳垢性与生俱在,昏昏默默,无法截然分开。许多作家在表现民间的理想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特点。较为典型的是李锐的小说
.
㈤总结
以民间为立足点,充分表达自己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审美风格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时代的独特认识与感悟,让民间与理想完满的结合在一起.
二、民间宗教与理想的确立:《残月》
㈠民间理想价值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存在于生活的底层,而哲合忍耶首先是一种穷人所信奉的宗教。
、特殊的民间社会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特殊的民族的精神文化。
㈡《残月》
1.“残月”的意象是指小说中那弯在三间土坯屋顶上的残缺的月亮,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