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企业治理结构转轨的目标模式与融资体系变革.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治理结构转轨的目标模式与融资体系变革.doc

上传人:小雄 2021/8/3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治理结构转轨的目标模式与融资体系变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治理结构转轨的目标模式与融资体系变革
进入90年代后期,中国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步入关 键时期。按照刚刚结束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在今后三年内, 要基本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并使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扭亏为盈; 同时,彻底改革金融系统,建立符合市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体系。因 此,进一步深化这两项改革的理论研究就显得为重要。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我国企业改革至今之所以仍未取得根本性成 功,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关键在于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企业治理 结构。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析表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的企业之所以 取得成功、在于它们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激励问题,即在企业内部 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能够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成员的机会 主义行为,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特别是经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经 营者选择和监督机制问题,即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经理人员选择和监督 机制,使最具有经营才能的人能占据经营决策岗位。一旦实践中经理 人员因自身原因造成企业经营不佳甚至亏损,则企业就面临被接管, 经理人员面临被撤职的危险。这就迫使经理人员不得不努力搞好企业 经营。由于经营者的经营决策能力是决定企业经营业绩的最重要因 素,经营者的选择和监督机制就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而这 两大问题正是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应当说,国有企业过去十几 年所进行的各项改革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经理人员的个人收入与 经营业绩挂钩的分配制度,并赋予了经理人员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在
解决企业激励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问题在于,国有企业改革 没有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即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经理人员选择和监 督机制。近年来国有企业中广泛出现的“内部人控制”即是明证。迄 今为止,国有企业经理人员除在形式上仍由政府或主管部门任命外, 几乎得不到任何有效的监督约束,使不少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扭曲,发 生了大量挥霍***、铺张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机会主义行为。经理 人员由于是由政府任命(实际是由人事、组织部门的官员具体负责), 而不是由承担企业最终经营风险的所有者从竞争的经理市场择优任 命(政府官员个人并不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经理人员的任免权实 质是一种“廉价股票权”,这就使经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不可能保 证真正具有经营决策才能的人占据经理岗位。所以说目前国有企业的 困境,主要并不在于给企业的激励大少,而在于没有解决好企业经营 者的选择和监督机制问题,即未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改革要想取得根本性突破,必须也应当把企业治理结构的转 轨作为主要任务。相应地,深化企业改革的研究无疑要以企业治理结 构转轨的研究为出发点。
企业治理结构和融资问题密不可分。企业治理结构转轨离不开融资 体系变革,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转轨目标模式的确立,则可以为我国 融资体系的变革指明方向,也即是为研究融资体系变革问题建立了 一 个统一的、一惯的框架。根据企业治理结构的一般原理,建立一套有 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关键在于明确能真正承担企业最终经营风险的外 部出资人,并形成一套机制,使外部出资人有动力和压力从经理市场
择优选拔企业经理人员,并有效监督和约束他们的经营行为。在现代 企业中,有两种典型的外部出资人一一商业银行和企业股东,并相应 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即日 德模式)和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