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关于对联禁忌
对联的基本格律,除了六要素之外,还有几个比较重要 的禁忌,在现行的《联律通则》里提到三种:
忌合掌【即同义相对】 。 忌不规则重字【即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 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稿的《联律通则》里取消了关于 孤平孤仄的禁忌,其原因是古人并没有确切的给出过孤平孤 仄的定义,目前在学术上,这两者的定义还都有着相当大的 争论,所以,除了诗钟对此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外,我们对联 初级班对此亦根据《联律通则》进行放宽,不再对此作出硬 性要求。
除了《联律通则》通则中提到的三种禁忌外,还有两点 是需要各位学员多加注意的,即忌联意隔阂;忌同声收尾。 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合掌【即: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 , 通常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 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 , 如“旭日”对“朝 阳”、“史册”对“汗青” 、“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 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 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 对,也未尝不可。如:
心色皆空成正道
根尘俱彻证圆通 此联上下联联义颇为接近,但终究不是同义。
2. 忌联意隔阂 除去无情对外,对联禁忌上下联各言其事,只对不联。
对联中所谓的隔,或者说隔阂是指在意境之中的景或是情在 特定时间里不能相互存在或相互融合从而达不到和谐的情 况。即:在意境之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景物不可能同时在 意境中出现而我们却把它写在一起了,这就是隔了,比如上 句明明写的“明月照西楼”而下面就写“菊花欺细雨” 。这 样月月和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情况出现在诗词对联之中就 造成“景隔”了, 。或者情感方面上句还写的心花怒发下句 就写忧愁满面那么就造成“意隔” 。
至于“隔”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写景的意境的 “隔” 与“不隔”;二是写意或借景写意的意境的 “隔” 与“不隔”。 下面分别简述:
一,写景意境的“隔”与“不隔” 根据上面的定义,就是两种或多种景物能相互依存的或 在某特定时间能够同时存在的就是不隔,如:
出句:静水横舟凭柳钓
对句;微风斜月任松簪 上联的意境是无人的孤舟系在柳树下,静静地躺在水面 上,很清雅的一幅画面。下联是清风轻抚着月下的松树,把 这两幅画融合,就是:天上挂着一轮明月,月下的松柳在微 风中轻摇,而柳丝垂落到小舟上,小舟下的水面波光粼粼, 相互依存统一构成了一副淡雅的画面。这就不隔了。
再如:
秋月云端见,
春花风里拾。
这副联为纯景联,我们先分析意境,天上的秋月在云端 忽隐忽现。而下联则是在春天的花园里摘花。因为没有一个 同一地点的信息,无法体现是同一地点春去秋来的变化,少 了这一层关联,我们再来细看,春花和秋月是不能同时存在 的,难以融合在一起,这就是隔景了。
再如:
出句;清荷听雨碧波醉
对句;枫叶吻霜霞岭羞
问题同上,在这副对联中秋霜与夏天的清荷碧波难以相 互依存,缺少关联,亦是隔阂。
二,写意或借景写意的意境的“隔”与“不隔”
隔意就是后面内容的情和前面的不一样。如果是对联, 那么上下联所表达的情不一样,就不能完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