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谈英语和汉语的比较.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英语和汉语的比较.docx

上传人:changjinlai 2021/8/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英语和汉语的比较.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英语和汉语的比较
目前使用英语的国家经济发达,如美国、英国,而中国的经济较为落后,因
而有不少人认为汉语比英语落后。 不少人振振有词 “为什么全世界这么多国家使
用英语, 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又是英语?就是因为英语比汉语的优点多, 汉语比英
语难学。”有的人认为,汉语终将被英语取代。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出现后,汉字
不能输入计算机的年代, 更使人们对汉语失去了信心。 难道汉语真的比英语落后
吗?我想通过汉语和英语的比较与发展及英语在我国的正面和负面作用谈自己
的看法:
一、英语在我国的积极作用与必要性
英语成为目前世界的通用语言, 世界上许多有影响的著作、 论文都是英文版
本, 要学****世界上先进的东西, 就必须学****英语。 如高深的计算机理论基础要有
英语功底; 到外国深造, 必须有英语基础。 不少的科学家都是到外国学****后回国
为国家做贡献的。 如我国两弹一星的科学家,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芯片也是
从美国硅谷学****后回国的专家。
二、英语在我国的负面作用
(一)学****英语的时间长、人数多
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人人都要学****英语,有的在幼儿园办起了英语班。
人们在英语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妨碍了其他知识的学****因而英语
教育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产业, 消耗了我国的大量资源, 带来的是各种英语
培训机构的兴旺。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2004 年 10 月曾对 4000 多名非英语专
业的在校大学生做过一个调查, 题目是: 您在大学期间, 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是多
少?调查的结果是: 1、几乎全部的占 19%, 2、大部分的占 56%, 3、正常学****br/>时间的占 16%, 4、很少的占 9%。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贺阳从 1988 年开始从事汉语言教学工作。他说:
据我所知, 在一些学校里面用在外语上面的学分是比较多的, 比如在我们学校可
能达到 16 个学分到 20 个学分。 但母语教育, 特别是非中文专业的其他专业来看,
在必修课里面基本上是没有学分要求的, 这样的话就导致外语教育和母语教育至
少在学分和课时的分配是极不平衡的。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 学生在外语上面投 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是在母语学****上投入的时间就很少。
南开大学哲学系教师朱鲁子在网上张贴了一篇名为 《中国英语考试的毒瘤》 ,
文中说:“英语教学,特别是考试制度,误国误民,我深感痛绝”。看见英语在
我国的负面作用是多么巨大。
我们不应排斥英语学****但是反对任何形式的英语考试, 尤其是政府组织的
英语考试。 这种考试的弊端导致了全民学****英语, 中国人民只是为了对付各种英
语考试,不得不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
(二)高考、考研、职称评定、公务员考试都要英语过关
为了生存, 人们不得不硬着头皮为了考试而学英语。 各种为了对付英语考试
的书籍铺天盖地, 各种为了对付英语考试的英语学****班也是遍地开花, 而大多数
人学英语也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在广袤的中国境内, 英语考试横行于各个领域,
无论升学、就业、晋职,必考无疑,一票否决,掌握着生杀大权。
2004年底,受聘 5年的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士生导师陈丹青,递交了辞职报
告。他坦承: “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
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这是多么辛酸的抉择,是他无法面对的现实。
1980年,陈丹青以《西藏组画》而名声大噪,日后与罗中立的《父亲》并
称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里程碑。 2000年,他作为“百名人才引进计划”中的一
员,成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5 年来,陈丹青始终不能容忍考试表格中的分数顺序:政治、外语、然后才
是美术专业。他直指这种顺序是“荒谬”的,但这“荒谬”很快显示了其威力。
2000年,他首次领教了中国式的考试: 24 名考生中, 5名入围,外语全部不过
关。
硕士生报考也是同样的规定。 有位投考的女考生, 绘画成绩位居第一, 但因
外语、政治各差一分,落榜了。与千万艺术考生一样,她在北京租房,啃外语、
攻政治,翌年再次赴考,政治过关了,外语依然不及格。由于政治、外语关卡,
陈丹青长达 4 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而且他很快明白,这种“汰优制度”, 20
多年来全国艺术院校千万名老师早已司空见惯了。 那位女考生曾去清华研究生院
请求,答复是:跟你情况类似的有好多,录取你一个,其他人怎么办?
陈丹青远比今日千万名青年学子“幸运”:当他投考“文革”后中央美院第
一届油画研究生时,当时的教育方针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切实贯彻“择
优录取”的招生政策。那年,陈丹青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录取。他在外语考
卷上写下“我是知青,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