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文档名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2011PPT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2,780KB   页数: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2011PPT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8/3 文件大小:2.7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2011PPT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2011
前庭神经节的双极细胞
三个半规管壶腹嵴和椭圆囊、球囊囊斑
(前庭神经末梢感受器)
前庭神经核群
小脑绒球及小结
前庭脊髓束
前庭红核小脑脊髓束
前庭网状脊髓束
前庭迷走神经束
内侧纵束
(调节眼球和颈肌反射性活动)
颞上回前庭投射区
调节身体平衡
植物神经症状
前庭神经及投射通路
外耳
中耳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内耳
右耳解剖
内耳解剖
占前庭周围性疾病的20-40%
-64/100,000人群
左耳与右耳BPPV的比例大约为1:1.4,可能与大部分人****惯右侧卧位睡眠有关。
占老年人群的9%,发病高峰期在40—50岁。
~1或2~1
BPPV的发生率
1921年Borony首次描述此病
1952年Dix and Hallpick 描述了Dix-Hallpick检查法
1969年Schuknecht提出嵴顶结石症理论
1979年Hall, Ruby and McClure提出管结石症理论
一、按病因分类:
特发性原因(50%-70%)
继发性原因(30%-50%)
头外伤(7%-17%)
前庭神经元炎(15%)
梅尼埃病(15%)
偏头痛(﹤5%)
内耳手术(﹤1%)
分 类
二、按发病机制分类:
管结石
嵴顶结石
耳石半规管嵌顿
分 类
三、按病变部位分类:
后半规管(Pc—BPPV)
水平半规管(HC—BPPV)
上半规管(SC—BPPV)
混合型BPPV
分 类
壶腹嵴顶结石学说:
由于变性的耳石碎片从椭圆囊中脱离,附着于半规管的壶腹嵴顶部,引起内淋巴与壶腹嵴顶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导致壶腹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引起眩晕,但是这种学说不能解释此种眩晕典型的潜伏期和短暂性以及疲劳性。
发病机制
半规管结石学说:
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移至激发位时,耳石随头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引起内淋巴移动,再拉动壶腹嵴毛细胞使之发生偏移,导致其兴奋性增高,临床出现眩晕和眼震发作。
“半规管结石学说”已被广泛接受,能够很好的解释BPPV发作的短暂性、互换性和疲劳性。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