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展翅腾飞的青海农牧业.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展翅腾飞的青海农牧业.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展翅腾飞的青海农牧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展翅腾飞的青海农牧业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有着“中华水塔”“高原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的美称。特殊的地理区位,特殊的气候条件,原始半原始、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和种类繁多且不可替代的动植物资源,给青海农牧业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发展后劲,也使这 72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在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 千百年来, 多个民族、多种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流融合、扩散发展, 使这里成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农区文化、游牧民文化的交融之地;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 互通有无, 共同开发了青海大地, 创造了青海的农耕文明和草原畜牧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做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党的领导下, 青海农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青海农牧业乘势而为,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己任, 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的发展之路,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中破茧化蝶, 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具有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品牌, 正在阔步迈向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青海农牧业发展的能量在持续不断地积蓄,发展的机遇在持续不断地涌现, 发展的人气在持续不断地聚集。到“十一五”末,青海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在可耕地只有 800 万亩的土地上,创造了粮食多年稳定 100 万吨以上的骄人成绩, 实现农牧民口粮基本自给,羊肉、牛奶、油菜自给有余,蔬菜、猪肉自给率分别为 98% 、 70% 。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 万栋、牲畜暖棚 万栋,取得科技成果 225 项,有 23 项获得省部级奖励,油菜杂交育种和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省州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240 家, 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11家, 各种农牧民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 带动了一大批蔬菜、特色果品等特色专业村发展, 一批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产品质量优良、品牌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基地正在形成,引领了现代农牧业发展。在全面推进农牧业发展中, 全省农牧部门坚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战略, 大力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退牧还草等重大工程, 开展青海湖十年封湖育鱼, 探索实践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 创造性探索出了“转人减畜、草畜平衡、集约经营、多产业发展”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机制。通过多年的建设, 草畜平衡制度稳步推进, 局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青海湖裸鲤可捕资源量恢复到 3 万吨,比 2005 年增加 万吨, 特别是将产业发展、游牧民定居、防灾减灾等与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相结合,探索了一条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新路子。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 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实施,“十一五”期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 % ,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比重达到 14% , 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 万户, 配发太阳灶 万台; 游牧民定居工程使 万户牧民群众彻底告别“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各种新观念不断开阔着人们的思路,各种新品种在农田和牧场上不断得到推广、各种现代技术不断应用于农牧业生产, 各种新式生活用品在农牧区的普及, 广大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