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肖培东课堂教学实录课堂实录2
河池市实验小学阅读教学改革实验
教学辅导资料 “让学生读出点味道来”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 教学实录:
执教者:天**开小学校长靳家彦(著名特级教师)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说着,靳老师指向黑板上的课题,示意学生齐读。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在阅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懂课文。下面,老师先检查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了。”
靳老师出示了写有“奚落”、“傲慢”等词语的小黑板:“首先,我们查字词: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抽查词语。下面,我们先‘开火车’,分节读课文。记得要读准字音,要读得通顺流利。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说了一什么事?”
读完后,靳老师问:“同学们,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小明把陶罐的‘陶’读成了‘tāo’应该读‘táo’。”
“小刚把‘立即动手’读成‘立刻动手’啦!”“我自己提意见,我把‘多美的陶罐’读成了‘多美的陶罐啊’多读了一个‘啊’字。”
“好!你们听得真仔细,有的还能自己发现问题。读书就得这样,把字音读准,并且不添字,不漏字。那么,这篇课文说了一什么事呢?” “这篇课文说了铁罐看不起陶罐的事。”
“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踪无影。”
“说得好!接下来,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大家看课后思考题。除了课后三个思考题外,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吗?如果暂时没有,那么我们就同桌之间讨论前两个问题。”
待学生讨论一会儿后,靳老师问:“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板书:奚落)有哪些词的意思和‘奚落’相近呢? ” 学生们很踊跃地说出“讽刺”、“挖苦”、“嘲笑”等好几个词语。
“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那么,铁管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描写。请你们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
学生一边找一边读,并且随手勾画词句。
“谁来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一个学生轻声细语地读道。
“老师,他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刚读完,就有学生站起来表示不满。
“那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啊?”看学生没人举手,靳老师说,“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好了回答哪遍好。”
说着,就用不同的语气读了两遍。
“第二遍好。”
“哦?那好在哪呢?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语词语读得慢?” “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
“说得好!谁再读一读?” 一个男生很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学生们热烈地读了一会儿,靳老师问:“谁读一读铁罐还怎样奚落陶罐的?”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一个学生读完后,他的同桌评价道。
“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靳老师用疑问的口气问。
“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
另一个学生回答。
学生用轻蔑的语气读了一遍,学生们都热烈地鼓掌赞好。
“没错!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因为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的一面,所以就瞧不起一碰就碎的陶罐。”
“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陶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标示箭头)。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的啊?同学们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注意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学生们热烈地读了起来。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变化)请同学们看第二个问题,并且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写它们变化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默读完课文后,靳老师请同学答题。
“许多年以后,人们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陶罐,倒掉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一个学生回答。
“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你们说说这到底有没有变化?”
“我认为没有变化,因为许多年过去,陶罐还和过去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我认为有变化,陶罐外形虽然和当年一样,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它已经变成了古董。”
“我也认为有变化,陶罐外形没有变化,但它的价值变了,它已经成了珍贵的文物。”
对于陶罐的变与不变,学生们出现了分歧。
“这几位同学的看法,大家赞成吗?我同意大家的意见: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