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传承好家风家训
导语: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第1页/共30页
2014年的大年初一,央视“朝闻天下”
——“新春走基层”推出一个特别节目
“家风是什么?”,面对央视记者提问,每个被采访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2页/共30页
第3页/共30页
第4页/共30页
一、家风是什么?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第5页/共30页
“家风”又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第6页/共30页
二、传统家风特点
1、榜样性
2、社会性
3、传承性
第7页/共30页
1、榜样性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它的提出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典范作用,亦即“榜样性”。中国古代传统家庭往往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宗族之中,日常行为受到族约的限制。族约的制定通常是由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辈商讨所得,里面蕴含了这些长辈日久经年的为人处世哲学,也兼顾了社会风潮和公平正义。这样的族约无论是否以文字的形式出现,都有很强的“法规”性,家族内部成员出于对长辈的尊重和信任,会无条件地执行并延续下去。然而,族约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因为族内优秀成员的诞生而改变;亦或是家族优秀成员诞生后再定立传世的家规、家训。
第8页/共30页
比如,司马光著《家范》,就是家族内优秀成员诞生而改变族约的例子。司马光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其父司马池官拜兵部侍郎、天章阁侍制(天章阁属于翰林学士院,侍制是皇帝的藏书阁顾问。),这样世代簪缨的诗书之家,定有家规、家训。司马光成为司马氏一族的代表人物后,撰写《家范》,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以及个人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至此,《家范》中的思想便成为了司马氏的家风。
第9页/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