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题.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题.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7 2021/8/4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第一讲 先 秦 二、名词解释题 1. (孔子的 )“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思 无邪。 '"提出了 "思无邪 "说。" 思无邪 "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 说,就是提倡一种 "中和 "之 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 不仅关涉内容(歌词) ,而且 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 从音乐上讲, "思无邪 "就是提 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 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从 文学作品上讲, 则要求作品从 思想内容到语言, 都不要过分 激烈, 应当做到委婉曲折, 而 不要过于直露。
2. (孔子的 )“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 "说是孔子在
《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 文中说: "子曰:小子何莫学 夫《诗》?《诗》可以兴,可 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 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 "用现代的话简单 地说。 兴, 就是说诗歌有感发 人的精神的作用, 可以引起人 的联想; 观,就是说诗歌可以 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 能 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 群,就 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 情,达到和谐, 起到团结人的 作用; 怨, 就是说诗歌可以干 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 良的政治。孔子的 "兴、观、 群、怨 "说对后世影响极大, 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 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 义传统的形成。
3. (孔子的 )“尽善尽美”说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出 的观点,就是要求文艺作品 “尽善尽美” ,这是孔子文艺 思想的审美特征。 孔子之所以 认为《韶》乐“尽善尽美”是 因为 《韶》 乐是舜乐, 舜因为 具备圣德而受禅让, 符合所谓 “唐虞之道” ,故“尽善”;而
《韶》 乐又具有 “中和之美” , 故“尽美” 。而《武》乐是周 武王之乐, 武王是用武力夺取 政权的, 故“未尽善” ,但《武》 乐也具有 “中和之美” ,故“尽 美”。这种“尽善尽美”的美 学观成为孔子以 “诗教” 为中 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出 发点。
4. (孔子的 )“文质”说
《论语 ?雍也》 记孔子说:“质 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 彬彬,然后君子。 ”主张文采 和内容要相互配合,相得益 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 关系问题, 是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中国文 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中始终起 着主导作用。
5. (孔子的 )“辞达”说 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 ,从 字面上说, 当是说, 写文章只 要文辞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行 了,不要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追 求形式的华丽。 但并不是说文 学作品不要文饰, 孔子还说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可 以说明孔子认为一定的文饰 还是必要的, 其目的还是为了 更好地表现内容, 并使它起到 更大的作用。
6. (孟子的 ) “以意逆志”说 孟子的 " 以意逆志 " 和 " 知人论 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 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 中说: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 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提出了 "以意逆志 "说。所谓 "以意逆志 ",就是 说说诗者 (即读者) 要根据自 己的历练、思想意志, 去体验、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