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逻辑学研究 2021 年第 1 期,13–27
文章编号:1674-3202(2021)-01-0013-15
《鬼谷子》的“阴阳”思想与“说谋”论证
廖晨
摘 要:“阴阳”是纵横家论证理论的重要依据。以往的研究虽有关注“阴阳”的重要
性,但未能解答纵横家如何运用“阴阳”思想生成相应论证理论这一问题,也没有深入
探索纵横家将“阴阳”作为其理论依据的原因。基于此,在广义论证的研究视域下,以
《鬼谷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阴阳”的哲学内涵以及“阴”“阳”之间的关系;揭
示“阴阳”对其论证理论的影响:“说”(说服)“谋”(谋略)作为纵横家论证理论的核
心范畴,“说”有“捭阖”“反应”等论证规则,“谋”作为论证主张,有“阴谋”“阳
谋”之分;解释纵横家以“阴阳”为据的原因,认为这与当时国君崇尚“用间(间谍)”
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探索“说谋”论证理论与春秋论证实践之渊源。
关键词:阴阳;广义论证;《鬼谷子》;纵横家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代表作品,以“说”“谋”为主线,记载了纵横家的论
证理论。其中,“阴阳”是纵横家“说谋”论证理论的核心范畴。然而,由于历史
原因1 ,学界对于《鬼谷子》的研究本就不多,而着眼于《鬼谷子》之“阴阳”的
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在少有的研究中,郑杰文([17, 18])认为,纵横家眼中的“阴阳”是普遍存
在、可以转化、变动的,提出了与之对应的阴阳概遍论、阴阳转化论、柔弱为强
说,并指出《鬼谷子》把《老子》的“阴阳化生”学说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其目
的在于促使社会事件阴阳转化;彭华([10])以郑杰文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其阴
阳概遍论、阴阳转化论、柔弱为强说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将“促阴转阳”称为
“捭阖”,认为纵横家的阴阳思想体现在“捭阖”的社会活动中;许富宏([14],第
88–89、193–194 页)认为,纵横家游说之术是阴阳交感化生的结果,并且在游说
实践中,也要根据阴阳具有相互交感的特点来进行,其尚“阴”思想,与《老子》
收稿日期:2020-11-03;修订日期:2021-01-30
作者信息:廖晨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广义逻辑的春秋政治论辩研究”(16CZX053)。
1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学者对《鬼谷子》的真伪存疑;二是否定《鬼谷子》的学术价值,甚至认为其理论是诡
辩(参见 [9])。
万方数据
14 逻辑学研究 第 14 卷 第 1 期 2021 年
十分接近,其中《谋篇》“尚阴”思想直接源于《老子》;屈燕飞([11])认为辩证
法是《鬼谷子》一书的理论基础,其中辩证法的运用总原则是以阳求阴,以阴结
阳。结合上述研究来看,学界关于纵横家“阴阳”思想的研究,重在分析“阴阳”
间的关系、阴阳观的核心地位以及梳理“阴阳”与黄老道家的源流。然而,纵横
家如何运用“阴阳”思想构建论证理论?他们又为什么会选择“阴阳”作为其论
证理论的依据?这些问题,尚待解答。
近年来,由鞠实儿([7])提出并不断完善的广义论证理论,于很大程度上拓
展了中国逻辑史的研究视野,并把社会文化纳入逻辑学的研究视域,主张运用社
会文化解释途径研究论证,为研究纵横家之“阴阳”提供借鉴。事实上,纵横家
将“阴阳”作为其论证理论的重要依据,与当时各国重视“用间”的社会文化背
景密不可分。
因此,在广义论证视域下,本文将社会文化背景纳入考察范围,在分析《鬼
谷子》之“阴阳”的基础上,考察“阴阳”对纵横家论证理论之论证规则与论证
主张的影响,即对“说”与“谋”2的影响,溯源纵横家之“阴阳”及其论证理论。
2 《鬼谷子》中的“阴阳”思想 3
据《鬼谷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