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专题二十 简答题答题技巧1.docx

格式:docx   大小:14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题二十 简答题答题技巧1.docx

上传人:蓝天 2021/8/6 文件大小:1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题二十 简答题答题技巧1.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二十简答题答题技巧1
(2011年汕头二模理综化学试题)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实验时把SC>2通入装有BaCl2溶液的 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浑浊物。
实验小组的同学查阅了工具书上的相关数据,经过计算推导得出:即使把SO2通入BaCl2溶液中
至饱和,也不可能生成BaSO3,故白色浑浊物只能是BaSO4。你认为所查阅的数据为:SC>2饱和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SC>2的溶解度以及 o
小组同学对白色浑浊物成分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各种合理的假设,并分别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如下:
假设
实验验证方法及现象
假设1
白色浑浊物是BaSO3o
假设2
白色浑浊物是BaSCU,造成原因是
把BaCl2溶液煮沸,冷却后滴加苯液封,再通入
S02o出现轻微浑浊。
假设3
白色浑浊物是BaSCU,造成原因是
反应开始前,先向制取so2的装置中通入纯净的 CO2,再把产生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出 现浑浊。
请把上表填充完全。
(3)写出在验证假设2的实验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请你再提供…种假设。白色浑浊物是BaSO4,造成原因是 o
【解析】本题的假设及验证过程以填空的形式给出,减小了试题的难度,故在答题时可利用题中信息。
产生白色浑浊物的原因可能是氯化力溶液中含有碱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或二氧化硫气体中混有氧气等。
【答案】(1) BaSO3的溶度积或BaSO3的溶解度或Ksp(BaSO3)(只答出一种即可)
(2)
假设1
在白色浑浊物中加入i±S:& 般,变逾消
假设2
Ba%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把亚硫酸氧化成硫酸
假设3
臾2中混有空乍,把亚硫酸氧化成硫酸
2SO2 +O2 +2H2O = 2H2SO4 或 SO2 +H2O =H2SO3、2H2SO3 + O2 = 2H2SO4、H2SO4 +
BaCl2=BaSO4U2HCl (三种答对两即可)
BaCl2溶液中混有Ba (OH) 2 或含有Ba(NO)3、HNO3、玦。2、Fe‘+等均可。
(2011年河南省五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联合考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 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
铁碳_
合金*
品II落液 85性KMnO,溶液浓硫酸
(1) m g铁碳合金中加入过量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①常温下
碳与浓硫酸不反应;②o
(2) 写出加热时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
(3) B中的现象是:; C的作用是:-
(4) 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5) 甲同学认为利用此装置测得铁的质量分数偏大,请你写出可能的原因:o
(6) 最后对所得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小组内有同学提出,本套装置在设计上存在多处缺陷而导致实
验结果不准确,其中会导致铁质量分数测量值偏低的是(任答一条即可)
【解析】本实验的原理为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据此求出碳的质量,进一步求出铁碳合金中铁的 质量分数。本题的考查点就在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上,第一需要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这就需要吸收二 氧化硫、并且证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本题在设计上存在这•缺陷;第二是保证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 碱石灰吸收、称量,这就需要用惰性气体(如氮气)将装置中的气体赶出,而该实验的设计在这一点上 也存在缺陷。(4)产生二氧化碳bg,根据碳守恒
【答案】
(1) 常»T Fe遇浓硫酸发生饨化(2分:“常温下”1分,“晚化”1分)
(2) C+2H2SO4( «E)^-CO, - +2SOJ +200(2 分,“条件”或“广未标扣 I 分)
(3) 品红溶液褪色(“颜色变浅”) 除尽反应产物中的SO?气体(2分)
(4) (llm-36)/llm (2 分)
(5) 装宵内的CO?(2分)
(6) 8(),不一定能全部被品红、KMn(),除去或E中喊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CO,、%。
(其它合理的也得分)(2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高三二模试卷)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
行实验研究。
请回答:
(1)用上述装置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O
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以生成9. OmL气体为计时终点,结果为
序号
V (H2SO4) /mL
C(H2SO4)/molL1
t/s
I
40
1
ti
II
40
4
t2
比较实验I和II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o
实验过程中,对量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