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世纪金榜巩乃斯的马答案
二、相关知识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精神世界的档案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运动,大批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农村、边疆、农场去生活、劳动。这一段“非常”的历史成为了新时期当代文学中的一个热点。其中,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宗璞的《弦上的梦》、北岛的《回答》等,都是这一时期人们精神世界的档案记录。
第1页/共55页
周涛于1970年被下放到巩乃斯草原的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当时“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像潮闷险恶的黑云一样压在头顶上,使人压抑到不能忍受的地步”。于是,他便从马身上感悟到了“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体现出民间一种在沉默中悄然增长的力量,《巩乃斯的马》堪称中国作家中写马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
第2页/共55页
一、读对字音
畸形( ) 龇牙( ) 穹庐( ) 鬃毛( )
牝马( ) 倏忽( ) 悲怆( ) 后裔( )
骐骥( ) 篝火( ) 蓦然( ) 潜藏( )
答案:jī zī qiónɡ zōnɡ/pìn shū chuànɡ yì/jì
ɡōu mò qián
﹒
﹒
﹒
﹒
﹒
﹒
﹒
﹒
﹒
﹒
﹒
﹒
第3页/共55页
畜牲( ) 苍劲( ) 脖颈( )
畜养( ) 有劲( ) 颈椎( )
答案:chù/xù jìnɡ/jìn ɡěnɡ/jǐnɡ
畜
劲
颈
第4页/共55页
二、写对字形
迟dùn( ) 严kù( ) yīn( )哑
混dùn( ) 桎ɡù( ) ān( )熟
sī( )鸣 笨zhuō( ) 欺línɡ( )
sī( )扯 罢chù( ) línɡ( )角
sī( )守 相形见chù( ) 疏jùn( )
答案:钝/沌 酷/梏 喑/谙 嘶/撕/厮 拙/黜/绌
凌/菱/浚
第5页/共55页
三、用对词语
·蜕化
【慧眼识异同】
第6页/共55页
同:二者都有发生变化的意思。
异:二者适用对象不同。“退化”是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则指虫类脱皮,也比喻腐化堕落。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形容文章、谈话等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也指暴露得彻底。
:不管别人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本来的一套去做。
第7页/共55页
【小试身手】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在括号中打上“√”
或“×”。
,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严防思想上
退化,行为上腐败。 ( )
答案:×。句中强调腐化堕落,因此应该用“蜕化”。
﹒
﹒
第8页/共55页
,说他经常“言而无信”,他是当之
无愧的。 ( )
“征服者F313”项目负责人声称,该型战机的设计和
制造非常独特,无与伦比。 ( )
答案:2.×。句子是明显的贬义语境,因此使用错误。
3.√。句中强调战机的设计和制造非常完美,使用正确。
﹒
﹒
﹒
﹒
﹒
﹒
﹒
﹒
第9页/共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