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学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5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学案.docx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2021/8/6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学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学案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抒发个人雄心壮志的壮丽的诗篇。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诗歌大意】
东行到达碣石山,前来饱览大海的壮观。碧波荡漾,山岛耸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阵萧瑟秋风吹过,万顷波涛汹涌澎湃。日月仿佛就在这里运行,银河仿佛就在这里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今日观赏大海)真是有幸极了,写这首诗来抒发我的豪情壮怀。
【主题与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并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练****br/>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作背景】
诗人于腊月到江南,当泊舟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心中思乡愁绪,吟成此千古名篇。
【诗歌大意】
我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乘着帆船在绿水中前进。江潮涌涨,水岸相平,两岸顿显开阔;风顺平和,白帆高悬,小船急速行驶。海日冲破残夜冉冉而升,旧年未逝,江上已呈露春意。家书如何寄故乡?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主题与赏析】
这首诗既写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又表现了作者客游他乡淡淡的思乡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了这样的画面: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时间的交替,匆匆不可待,这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这两句诗还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达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练****br/>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并简析“阔”和“悬”字的妙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春游西湖时写的。
【诗歌大意】
孤山寺北,贾公亭西,西湖的水面刚刚涨起来,朵朵白云好像和湖面连成了一片。几只早早飞出来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枝,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忙着啄衔软泥,它们要在哪家的屋檐下做窝?缤纷的花朵就要渐次开放,将会迷人眼目;嫩绿的春草还只能盖住马蹄。我最喜欢湖东一带风景,特别是那柳树成荫的白沙的堤,走了一遍又一遍还是逛不够。
【主题与赏析】
全诗描写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美好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喜悦的感情。
【练****br/>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早春画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写作背景】
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面切入,表现了作者寂寞、悲凉、思乡的情思。
【诗歌大意】
干枯的藤蔓缠绕着枝桠纵横的老树,几只黄昏归来的乌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梢头;一股潺潺的流水从小桥下流过,桥边一座茅屋孤零零地躺在那里,只有它才说明这里有人迹,给这死一般寂静的一切增添了几分活气。一条灰黄色的乡村古道蜿蜒伸向远方,这深秋时节的冷飕飕寒风一阵紧过一阵,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驮着“断肠人”缓缓行进在古道上。夕阳已西下,余辉即将消尽,漫长的黑夜即将降临,眼前的一天又过去了,可是,远离故土、流落天涯的游子啊,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
【主题与赏析】
此曲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凄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
【练****br/>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眼前的这幅画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附录(一)龟虽寿